复用前韵寄李声之子阿大

东都曾见汝生时,客舍孤吟夜忍饥。

忆昨能为鸐鹆舞,祗今应诵脊令诗。

傥无气节如元礼,便有功名似药师。

问道若知真理窟,且分馀论及吾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谢逸写给李声之子阿大的,通过回忆与对比,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其子成长的关切。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情感深沉而细腻。

首句“东都曾见汝生时”,点明了回忆的起点,即在东都(指北宋的都城开封)见过李家的孩子出生。接着,“客舍孤吟夜忍饥”描绘了诗人独自在外,夜晚吟诗以解愁,生活困顿的情景,暗含对友人处境的同情和怀念。

“忆昨能为鸐鹆舞,祗今应诵脊令诗。”这两句通过对比,回忆起孩子幼年时的活泼可爱,与现在可能已学会诵读《诗经》中的篇章,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孩子的成长。其中,“鸐鹆舞”是一种古代儿童游戏,象征着无忧无虑的童年;“脊令诗”则暗示着教育与成长的重要性。

“傥无气节如元礼,便有功名似药师。”这里借用了两个典故,元礼指的是东汉时期的名士陈蕃,以气节著称;药师则是指古代的医学家,比喻在学问或事业上有所成就。这两句话表达了对李家孩子品格和未来的期望,希望他既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又能在学业或事业上取得成功。

最后,“问道若知真理窟,且分馀论及吾儿。”诗人以提问的方式,表达了对李家孩子智慧的期待,希望他能够探索真理,不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也能与自己分享思考的过程,体现了深厚的父子之情和对教育的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回忆与想象,展现了诗人对友人及其子女的深情厚谊,以及对教育和成长的深刻思考,语言质朴而情感真挚。

收录诗词(317)

谢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文学家,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与其从弟谢薖并称“临川二谢”。与饶节、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曾写过300首咏蝶诗,人称“谢蝴蝶”

  • 字:无逸
  • 号:溪堂
  • 籍贯:宋代临川城南(今属江西省抚州市)
  • 生卒年:1068-1113

相关古诗词

哀惠民寄云叟

满目烽烟杀气腾,搀枪正照惠阳城。

异军鹅鹤围方合,大陆龙蛇困尚争。

竭泽苦无遗种处,佳兵空有不祥名。

纷纷蛮触知谁是,一局残棋未易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以水沈香寄吕居仁戏作六言二首(其一)

纸帐竹窗夜永,蒲团棐几人閒。

万籁声沈沙界,一炉香袅禅关。

形式: 六言诗 押[删]韵

以水沈香寄吕居仁戏作六言二首(其二)

海上人多逐臭,水沈价不论钱。

自是渠无佛性,非关鼻孔寥天。

形式: 六言诗 押[先]韵

题叠翠轩

星落江东化梵宫,楼台金碧骇鱼龙。

此轩端有南康趣,只欠匡庐五老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