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凤凰台上忆吹箫》由清代诗人陆求可所作,描绘了一幅凄美哀婉的画面。开篇以“歌扇飘残,舞衣零乱”起笔,渲染出一种物是人非、繁华落尽的氛围。接着,“平康减却风流”,平康原指妓院,此处借指往昔的欢愉之地,如今风流不再,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感慨。
“但莲香蜂蝶,旋绕朱楼”一句,以莲花的香气和蜜蜂蝴蝶的环绕,反衬出朱楼的孤寂与冷清,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寂寞。接下来,“一段镜湖春色,归地下、长恨悠悠”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将主人公的思念之情寄托于镜湖春色之中,而“归地下”则暗示了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与不舍。
“空追念、眉羞萱草,裙妒红榴”运用拟人手法,将萱草和红榴人格化,表达主人公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向往,同时又透露出一种无奈与遗憾。最后,“休休。彩云易散,料只在、巫山十二峰头”一句,以“彩云易散”比喻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易逝,将思绪引向巫山十二峰,象征着对美好回忆的追寻与寄托。
“奈朝朝暮暮,月暗花愁”则直接点明了主人公面对现实的无奈与痛苦,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无论是月光明亮还是花儿凋零,都充满了愁绪。最后,“莫漫铸金为婿,问平日、谁更绸缪”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挣扎。
“泉台去,强如车马,冷落三秋”则是对未来的展望,虽然最终走向了泉台(即死亡),但相较于车马喧嚣、冷落的秋天,或许也是一种解脱。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与对现实困境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