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颍昌叶翰林.目病废读书

空华信无根,遗迹故非足。

如公三万卷,碨磊贮心曲。

中虚自昭旷,不必岩电目。

纳芥本无难,胶弦端可续。

亡书共推张,断简当问束。

笑谈针左盲,指顾命骚仆。

岂知穷巷士,眼暗发将秃。

短檠黮无光,默坐守幽独。

正当黜聪明,岂复分句读。

便便了无庸,但有孝先腹。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次韵和颍昌叶翰林.目病废读书”为题,由宋代诗人程俱所作。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与象征手法,表达了对友人叶翰林因目疾而无法继续读书的惋惜之情。

首句“空华信无根,遗迹故非足”,以“空华”喻指事物的虚幻与短暂,暗示叶翰林的目疾如同空中的花朵,虽美丽却难以持久,同时也表达了对叶翰林过去读书时光的怀念。接下来,“如公三万卷,碨磊贮心曲”则赞美叶翰林博学多才,书籍如山般堆积在心中,充满了智慧与情感。

“中虚自昭旷,不必岩电目”两句,进一步强调叶翰林内心的开阔与明亮,并非依赖外在的视觉。接着,“纳芥本无难,胶弦端可续”以“纳芥”(容纳芥子)比喻知识的广博,即使面对困难也能持续学习与进步。

“亡书共推张,断简当问束”则表达了对叶翰林在书籍缺失时仍能寻觅线索,继续求知的敬佩。最后,“笑谈针左盲,指顾命骚仆”通过幽默的笔触,描绘叶翰林在困境中仍能保持乐观态度,与友人交流文学,显示其深厚的文学底蕴。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叶翰林因目疾而无法继续读书的无奈与惋惜:“岂知穷巷士,眼暗发将秃。短檠黮无光,默坐守幽独。”描述了叶翰林作为一位身处僻静之地的学者,因视力衰退而不得不放弃阅读,只能默默独处,内心充满孤独与遗憾。

“正当黜聪明,岂复分句读”表达了对叶翰林放弃阅读的惋惜,认为他不应因为目疾而停止思考与学习。最后一句“便便了无庸,但有孝先腹”则以“孝先腹”(即东汉名士陈寔的腹部,以其学问渊博著称)比喻叶翰林虽然无法继续阅读,但其内在的学问与智慧依然丰富,犹如一个充满知识的宝库。

整首诗通过对叶翰林因目疾而无法继续读书的感慨,展现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与对知识追求的赞美,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无常与珍惜当下、不断学习的哲思。

收录诗词(697)

程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以外祖邓润甫恩荫入仕。宣和三年赐上舍出身。历官吴江主簿、太常少卿、秀州知府、中书舍人侍讲、提举江州太平观、徽猷阁待制。诗多五言古诗,风格清劲古淡,有《北山小集》

  • 字:致道
  • 号:北山
  • 籍贯:衢州开化(今属浙江)
  • 生卒年:1078—1144

相关古诗词

生第三儿

生儿如班伯,绝业出金华。

恼人如添丁,索抱声哑哑。

人生各有分,豪末不可加。

丹山无凡鷇,寒根无早芽。

如公翔千仞,众鸟不敢哗。

将雏一来仪,美瑞世所夸。

嗟我困冰谷,霜枝郁盘拿。

华颠有二女,尔尔聊自佳。

今年熊罴梦,亦复来贫家。

平生坐著书,每笑括与奢。

篮舆一幅巾,缓步可当车。

傥学长史掾,修真凌景霞。

形式: 古风

生第三儿.同许干誉步月饮杏花下

公不见锦衣白璧谁家郎,春风得意寻春忙。

红云步障三十里,一色繁艳无馀香。

又不见玉川秾李正清绝,夜携仙客通寥阳。

连天剪刻万枝雪,缟裙练帨看明妆。

古来胜赏不易得,况乃花下延舒光。

豪端顿挫役万物,如彼枣叶持针芒。

昔人曲水咏觞处,茂林修竹空宫墙。

骋怀吊古赖何物,曲生风味安可忘。

自怜春色不到眼,归卧北窗书满床。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故人张达明徵饷舒朮将以古句次韵酬之

忆官古龙舒,妙境开禹甸。

漱流探九井,曳屐穷四面。

借居龙溪上,窗户列岩巘。

客怀剧棼丝,撩乱不可剪。

时时出登临,款段胜屈产。

如持古神搥,破此牢愁键。

地灵多草木,灌蔓森秀软。

尝闻左宫仙,蕊笈发珍瑑。

摛辞叙山精,丰绮信无㥏。

几寻青冥斸,时作芙蓉搴。

云琅未云剖,月醴忽以泫。回观豨苓辈,市积空?嵼。

至今阿连功,焜耀华阳典。

宁当柙而藏,正恐知者鲜。

岂同西一方,但取一笑莞。

力驱三彭仇,况比黄金腆。

芳腴散灵柔,坐使百疴遣。

故人山中来,雅素过何点。

应知藜苋腹,岂复禁茗碗。

轻翔不可独,分送勤折简。

新诗出强韵,趣步不容挽。

微吟复小啜,气味清而婉。

何须养生论,药石问中散。

形式: 古风

雪中与礼部同舍过葆真宫

朝来青霞城,汹涌烂银阙。

悠然眄天宇,晶莹欲冰彻。

虚空无表里,白照混日月。

九区绝纤尘,爽气争栗冽。

初疑骞林境,琢玉堕飞屑。

人间出灵苗,顷刻皆秀发。

不知皇季氏,羽卫森幢节。

刚风振长空,襟佩剧飘瞥。

真仙足按地,险秽尽平洁。

坐令三千界,一洗声利热。

伟哉此遐观,曳屐到濛越。

池台静相照,澒洞失坳垤。

仰窥乾坤大,未信东南缺。

要须风露腹,始称此清绝。

安得垂天鹏,一跨眇空阔。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