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符山乡避寇效杜少陵同谷七歌(其三)

有弟有弟兮雁行,三人将老一弟亡。

谁知生别成永诀,魂招不来我涕滂。

鹡鸰在原心衋伤,况我飘泊值寇攘。

呜呼三歌兮歌且止,苍生无数遭兵死。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黎伯元所作的《神符山乡避寇效杜少陵同谷七歌(其三)》。诗中以兄弟之情为切入点,抒发了对战乱中亲人离散、生离死别的哀痛之情。

首句“有弟有弟兮雁行”,以“雁行”比喻兄弟之间的亲密关系,形象地描绘出兄弟间的和谐与依存。接着,“三人将老一弟亡”一句,点明了兄弟三人即将步入老年,却不幸失去了一位弟弟,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亲情逝去的感慨。

“谁知生别成永诀,魂招不来我涕滂。”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强调了生离死别的残酷现实,即使心中呼唤也无法挽回逝去的生命,只能留下无尽的泪水。通过“魂招不来”这一细节,诗人表达了对失去亲人的深切哀悼和无法挽回的无奈。

“鹡鸰在原心衋伤,况我飘泊值寇攘。”鹡鸰是一种象征兄弟情谊的鸟类,此处用来比喻兄弟间的情感纽带。诗人借鹡鸰在原野上哀鸣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在动荡时局中的漂泊无依和内心的痛苦。同时,“况我飘泊值寇攘”一句,点明了诗人自身也处于战乱之中,处境更加艰难,进一步凸显了诗人在乱世中的悲凉境遇。

最后,“呜呼三歌兮歌且止,苍生无数遭兵死。”诗人以“呜呼”开头,表达了对战争带来的巨大灾难的强烈谴责和哀叹。同时,通过“苍生无数遭兵死”这一描述,诗人不仅表达了对无辜平民遭受战争之苦的同情,也暗示了战争给整个社会带来的深重灾难。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对兄弟之情的描绘,深刻反映了战乱时期人民生活的苦难和诗人对和平的渴望。

收录诗词(34)

黎伯元(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朝末年由岁贡历官连山教谕及德庆、惠阳教授,所至学者尊之,文风以振。明黄佐嘉靖四十年《广东通志》卷五九作黎伯原,附于其子黎光传中。著有《渔唱稿》,已佚

  • 字:景初
  • 号:渔唱
  • 籍贯:东莞

相关古诗词

神符山乡避寇效杜少陵同谷七歌(其四)

有子有子才俱庸,诗书世泽谁亢宗。

大男耻称弓弩手,小男懒学宜归农。

扁舟江海合早计,蒿目世路多奸凶。

呜呼四歌兮歌四举,鹧鸪啼急千山雨。

形式: 古风

神符山乡避寇效杜少陵同谷七歌(其五)

粤山云霾粤溪暝,黄雾滃滃迷四境。

号狐舞蟮乘海暝,射工含沙伺人影。

有生何为随溟峤,抚掌三叹发深省。

呜呼五歌兮歌怆神,巅崖无人问苦辛。

形式: 古风

神符山乡避寇效杜少陵同谷七歌(其六)

岛有夷兮在海隅,呰窳偷生托樵渔。

喜人怒兽易变态,寇攘乘时闯州闾。

水中鲛鳄陆豺虎,坐此困阨谁驱除。

呜呼六歌兮歌思沉,林间变色成春阴。

形式: 古风

神符山乡避寇效杜少陵同谷七歌(其七)

男儿生能立功死,不朽济时谁是经纶手。

将军何日诛贼奴,肘系金章大如斗。

儒生致身苦不早,勋业蹭蹬空白首。

呜呼七歌兮歌七阕,天若有情亦呜咽。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