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山东得雪志喜》。诗中描绘了山东地区在去年歉收后,今年初春时节连续降雪的景象,表达了对这场及时雪的喜悦之情以及对受灾百姓的深切关怀。
首句“青齐去岁歉晚收”,点明了去年山东地区遭遇歉收,粮食收获延迟的情况。接着,“所希小稔登麦秋”表达了人们对稍有收成的期待,希望能在小麦成熟的秋季有所收获。然而,“屡闻三白欠冬月,恻然南顾心怀忧”则反映了对冬季降雪不足的担忧,以及对南方受灾情况的关注和忧虑。
接下来,“浙东况复灾较重,朝夕蒿目无良谋”描述了浙江东部地区灾情更为严重,朝廷对此束手无策的无奈。而“截漕已过三之一,太仓所资命亟留”则提到了漕运粮食的损失,使得国家粮库面临危机。
转折点出现在“迩来入春才数日,瑞雪频见霏皇州”。春天伊始,连续的瑞雪降临,带来了希望。诗人以“一以额庆一以望”表达对这场雪的双重喜悦——既是对丰收的庆祝,也是对缓解灾情的期盼。然而,“不知近远均沾不”则流露出对这场雪是否能均匀覆盖各地的不确定感。
最后,“忽传大吏报得雪,云始齐莒逮鲁邹”表明消息传来,山东多地都得到了这场雪的恩赐。这不仅意味着灾害的减轻,因为“遗蝗入地无复患,举趾足可兴锄耰”指出蝗虫被雪掩埋,不再成为威胁,农民可以安心耕作。但诗人也意识到,“嗟我灾黎庶少济,用此稍慰舒眉头”尽管如此,对于受灾的百姓来说,这场雪带来的帮助仍有限,不足以完全解决他们的困境。
“慰馀展转愁复继,至今温台米价涌贵无停休”则表达了诗人对温台地区米价持续上涨的担忧,即使得到了雪的恩赐,灾区的民生问题依然严峻。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灾害的关注、对百姓疾苦的同情以及对国家治理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