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得雪志喜

青齐去岁歉晚收,所希小稔登麦秋。

屡闻三白欠冬月,恻然南顾心怀忧。

浙东况复灾较重,朝夕蒿目无良谋。

截漕已过三之一,太仓所资命亟留。

迩来入春才数日,瑞雪频见霏皇州。

一以额庆一以望,不知近远均沾不。

忽传大吏报得雪,云始齐莒逮鲁邹。

遗蝗入地无复患,举趾足可兴锄耰。

嗟我灾黎庶少济,用此稍慰舒眉头。

慰馀展转愁复继,至今温台米价涌贵无停休。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山东得雪志喜》。诗中描绘了山东地区在去年歉收后,今年初春时节连续降雪的景象,表达了对这场及时雪的喜悦之情以及对受灾百姓的深切关怀。

首句“青齐去岁歉晚收”,点明了去年山东地区遭遇歉收,粮食收获延迟的情况。接着,“所希小稔登麦秋”表达了人们对稍有收成的期待,希望能在小麦成熟的秋季有所收获。然而,“屡闻三白欠冬月,恻然南顾心怀忧”则反映了对冬季降雪不足的担忧,以及对南方受灾情况的关注和忧虑。

接下来,“浙东况复灾较重,朝夕蒿目无良谋”描述了浙江东部地区灾情更为严重,朝廷对此束手无策的无奈。而“截漕已过三之一,太仓所资命亟留”则提到了漕运粮食的损失,使得国家粮库面临危机。

转折点出现在“迩来入春才数日,瑞雪频见霏皇州”。春天伊始,连续的瑞雪降临,带来了希望。诗人以“一以额庆一以望”表达对这场雪的双重喜悦——既是对丰收的庆祝,也是对缓解灾情的期盼。然而,“不知近远均沾不”则流露出对这场雪是否能均匀覆盖各地的不确定感。

最后,“忽传大吏报得雪,云始齐莒逮鲁邹”表明消息传来,山东多地都得到了这场雪的恩赐。这不仅意味着灾害的减轻,因为“遗蝗入地无复患,举趾足可兴锄耰”指出蝗虫被雪掩埋,不再成为威胁,农民可以安心耕作。但诗人也意识到,“嗟我灾黎庶少济,用此稍慰舒眉头”尽管如此,对于受灾的百姓来说,这场雪带来的帮助仍有限,不足以完全解决他们的困境。

“慰馀展转愁复继,至今温台米价涌贵无停休”则表达了诗人对温台地区米价持续上涨的担忧,即使得到了雪的恩赐,灾区的民生问题依然严峻。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灾害的关注、对百姓疾苦的同情以及对国家治理的深思。

收录诗词(16536)

弘历(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雨雪既沾足,春日喜载阳。

盎盎融朔气,霭霭舒曦光。

候占惊蛰届,东郊举趾将。

宜旸适惟时,额手三农庆。

而我有厚慰,北望恒皇皇。

塞垣拂庐族,生计惟牛羊。

当春草未萌,所虑风雪凉。

冰甸孳畜冻,往往为灾伤。

内外皆我民,胥愿获安康。

彼此异苦乐,两得斯为良。

而恒不可得,幅员广且长。

冀或同一晴,片时心万方。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观近稿偶题

年来微觉赋诗多,即景还频选字哦。

业就无妨姑且置,再翻或已忘如何。

鲸鱼碧海非吾事,华日卿云慕古歌。

只有勤民心可验,时时忧乐寄书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丁云鹏扫象图

语言不著坐金神,扫象真乘示应真。

法供是谁称惬当,紫檀轴首白檀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文嘉支硎草堂图

山水清音草木馨,传神不问识支硎。

苍岩阿那云深处,我亦微吟得少停。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