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方山人隐居

金华山下空结庵,金华山人爱终南。

未闻造父得朝十,却道狙公能莫三。

予苦挥尘上素服,尔何秣马向黄龛。

曲辕散木愿自保,漫为牺樽悲杞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郑善夫所作的《过方山人隐居》。诗中以对比手法描绘了对隐逸生活的不同态度与选择。

首句“金华山下空结庵”,描绘了一座空荡荡的庵堂坐落在金华山下,暗示了隐居之地的荒凉与孤独。接着,“金华山人爱终南”一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山人对终南山的向往与喜爱,展现了其对自然美景的追求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未闻造父得朝十,却道狙公能莫三。”这里运用了典故,通过对比古代传说中的造父与狙公,表达了对隐逸生活态度的思考。造父是古代传说中的驾车高手,而狙公则是善于驯养猴子的人。诗句通过对比,暗示了追求功名与享受隐逸生活之间的选择,以及对这两种生活方式的不同看法。

“予苦挥尘上素服,尔何秣马向黄龛。”这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态度。诗人自述自己在尘世中忙碌,穿着朴素的衣物,而对方山人的选择则表示不解或羡慕。通过“秣马”这一动作,形象地描绘了对方山人准备出发,似乎正走向隐居的生活状态。

最后,“曲辕散木愿自保,漫为牺樽悲杞楠。”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曲辕散木象征着平凡之物,希望自我保护;而犠樽和杞楠则是古代祭祀用的器具和树木,常被用来比喻高贵或重要的事物。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对平凡生活与高尚追求之间关系的思考,同时也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复杂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描绘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选择的深思熟虑,以及对自然与人性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1064)

郑善夫(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弘治十八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榷税浒墅。愤嬖幸用事,弃官归。正德中,起礼部主事,进员外郎。谏南巡,受廷杖,力请归。嘉靖初,以荐起为南京吏部郎中,途中病死。工画善诗。有《少谷集》、《经世要谈》

  • 字:继之
  • 号:少谷
  • 籍贯:福建闽县
  • 生卒年:1485—1523

相关古诗词

答祝鸣和

一落沧洲懒性便,苦吟何有八哀篇。

美芹但取邻人笑,小草犹惭官长怜。

白日啸歌聊自慰,赤霄勋业尚茫然。

携琴载酒忘忧得,不爱床头三日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岁晚

雁去阴山白草生,六边风急翠华行。

玄冥天外连霜雪,上谷年来厌甲兵。

万古风云终不减,三吴财赋已无征。

汉家未罢轮台役,岁晚迢迢江海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彭城避地

朔水蓟门谁问津,洪河波浪眼中新。

孤舟此夜山城雨,短剑长年驿路尘。

郑老有官无饱饭,杜陵多难每依人。

飞书近报齐梁破,何地江湖托此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夏朝同顾九和侍讲湛次泉编修应元忠吉士汎舟出西崦游太湖

西崦山前逢首夏,与君一笑共扁舟。

已无梅花烂刺眼,赖有太湖清散愁。

晴日菰蒲鹅鹳下,远风波浪鱼龙游。

酒酣忽忆鸱夷子,长日挂帆天汉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