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以“题元人名绘集锦卷(其三)倪瓒安处斋图即用其韵”为背景,由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全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隐士生活的宁静画卷。
首句“是谁肥遁隐君家”,开篇便以疑问引入,仿佛在探寻一位隐居者的身份,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悠远的氛围。接着“家对湖山引兴赊”,点明了隐居之所的环境——面对着湖光山色,自然美景激发了主人的无限兴致与灵感。这样的描写,既展现了隐逸生活的美好,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追求。
“名取仲舒真可法,图成懒瓒亦云嘉”两句,进一步揭示了隐士的品格与志趣。这里引用了董仲舒的典故,意在赞扬隐士以儒家经典为法度,追求精神上的高洁与自由。同时,“图成懒瓒亦云嘉”则通过引用懒瓒(古代隐士)的故事,表达了对隐士悠闲自得、不拘小节的生活态度的赞赏。
“高眠不入客星梦,消渴常分谷雨茶”描绘了隐士日常生活的两个场景:一是夜晚静卧,远离尘世的纷扰,享受内心的宁静;二是品茗解渴,以谷雨时节的新茶为伴,品味生活的甘甜与清新。这两句不仅展现了隐士生活的闲适与雅致,也体现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状态的认同与向往。
最后,“致我闲情频展玩,围炉听雪剪灯花”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通过“闲情”二字,表达了自己对这种隐逸生活的深深喜爱与追求。围炉取暖,听雪声,剪灯花,这些细节描绘出一幅温馨而又充满诗意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那份难得的宁静与和谐。
整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更蕴含了对传统儒家文化中隐逸思想的深刻理解与共鸣。通过弘历的笔触,我们仿佛能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的宁静与美好,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