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湘江秋霁图(其三)

数间茅屋掩秋村,地回从无车马喧。

自是独醒人共弃,非关日午不开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孤高的乡村景象。首句“数间茅屋掩秋村”,寥寥几字便勾勒出一幅秋日村落的画面,茅屋掩映在秋色之中,静谧而和谐。接着,“地回从无车马喧”一句,进一步强调了此处的宁静与远离尘嚣,仿佛世外桃源,没有外界的纷扰和喧嚣。

“自是独醒人共弃”,诗人在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自己比作“独醒”的人,表达了自己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的精神状态。同时,也暗示了周围环境或人群对这种独特个性的不理解或排斥。“非关日午不开门”,则进一步解释了为何会有这样的孤立感,不是因为时间的问题,而是因为内在的坚持和与众不同的选择。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远离尘嚣、保持独立精神的乡村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独立人格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思。诗中蕴含的孤独与坚持,以及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都是对中国古典文学中隐逸情怀的深刻体现。

收录诗词(545)

何绛(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湘江秋霁图(其四)

湘江水阔雁声多,欲济无舟可奈何。

满把相思言未敢,一生心事托微波。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客中送王本直归广州(其一)

滩头立马送王郎,草色青青柳色黄。

我亦珠江江口住,欲将乡梦寄归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客中送王本直归广州(其二)

桃花浪头似雪堆,艓工初从合水开。

后夜月明翘首望,依稀渐见越王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送豫章梁质人入秦(其一)

萧萧匹马去江浔,落叶纷纷秋又深。

三尺腰间聊解赠,感君一片入秦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