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苦雨有感》由清代诗人沈廉所作,通过描绘秋日的萧瑟景象和连绵不绝的雨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与个人命运之间深刻关联的感慨。
首联“萧瑟三秋序,沉冥万里天”,以“萧瑟”形容秋天的凄凉氛围,以“沉冥”描绘天空的阴沉,两词相合,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压抑的意境。秋天本就给人以凋零之感,加之“万里天”的辽阔背景,更显孤独与寂寥。
颔联“吴侬愁送日,蜀国雨为年”,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江南(吴地)的愁云与蜀地的雨水联系起来,暗示了不同地域在自然现象上的相似感受。这里的“愁送日”与“雨为年”不仅描绘了天气特征,也暗含了人们对于自然变化的无奈与哀愁。
颈联“时去名何与,诗穷老或传”,转而探讨时间流逝与个人命运的关系。诗人似乎在思考,时间的流逝与个人名声是否有关联,是否只有在诗歌创作达到极致时,才能留下不朽的名声。这一联既是对人生哲理的探索,也是对自己创作状态的反思。
尾联“黄花应有恨,不肯放尊前”,以“黄花”(菊花)象征高洁与坚韧,表达了一种即使面对困难与挫折也不愿放弃的精神。然而,“不肯放尊前”则暗示了诗人在面对苦雨时内心的挣扎与矛盾,即便心中有千般不愿,也无法逃避现实的困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情感世界。它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敏感观察,也体现了其对生命意义的深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