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意二首(其二)

榆关书不至,雪又满平芜。

指冷频呵玉,胸寒屡掩酥。

绿尝冬至酒,红拥夜深炉。

塞上风沙恶,征衣到也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大雪满地的寒冷景象时的内心感受与生活细节。首句“榆关书不至,雪又满平芜”以“榆关”暗喻边塞,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消息的期待与失落,同时通过“雪满平芜”的景象,营造出一片肃杀、孤寂的氛围。接下来,“指冷频呵玉,胸寒屡掩酥”两句,生动地刻画了诗人抵御严寒的生活场景,手指因寒冷而需要呵气取暖,胸部也因寒冷而多次将衣物紧贴身体以保暖,细腻入微地展现了人物在寒冷环境中的生存状态。

“绿尝冬至酒,红拥夜深炉”则转而描写诗人如何在寒冷中寻求温暖与慰藉。冬至之时,品尝热酒,不仅是为了驱寒,更是一种节日的仪式感和对生活的热爱;夜晚时分,围炉而坐,红色的火焰映照着四周,不仅提供了实际的热量,也营造了一种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这两句通过对比鲜明的颜色,既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节日的尊重,也体现了他在艰难环境中寻找生活乐趣的精神。

最后一句“塞上风沙恶,征衣到也无”则将视角转向边塞,暗示了诗人可能身处边疆,或是对边疆战士的关切。这句话既是对边塞恶劣环境的描述,也是对边疆战士艰苦生活的一种间接反映。通过“征衣到也无”的疑问,诗人表达了对边疆战士是否得到足够衣物保护的担忧,同时也流露出对他们的深深同情和敬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严寒时的生存智慧、对生活情趣的追求以及对边疆战士的深切关怀,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313)

唐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1070年~1120年在世,北宋诗人。人称鲁国先生。哲宗绍圣(一○九四)进士(清光绪《丹棱县志》卷六),徽宗大观中为宗子博士。经宰相张商英推荐,授提举京畿常平。商英罢相,庚亦被贬,谪居惠州。后遇赦北归,复官承议郎,提举上清太平宫。后于返蜀道中病逝

  • 字:子西
  • 籍贯:眉州丹棱(今属四川眉山市丹棱县)唐河乡

相关古诗词

闺怨

芳草绕池绿,天涯人未归。

春来更消瘦,浑欲不胜衣。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微]韵

俞和叔座上赋白鹿

洞中于世本无求,一落人间几见秋。

和月看时迷濯濯,隔云听处认呦呦。

未容鹤客矜风韵,应许猿翁作品流。

莫把奇毛惊俗眼,恐妨归去旧山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寓精道斋有感怀家山二首(其一)

论兵作赋两匆匆,人事光阴转首空。

五夜梦飞山色里,一年秋在雨声中。

扬州骑鹤非无意,上蔡牵黄信此穷。

幸有林泉未归去,欲将清兴问征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寓精道斋有感怀家山二首(其二)

悠悠功业老堪怜,旧事凭谁可共论。

直欲酒中赊快乐,尚能花里觅寒温。

诗书误我成何事,岁月侵人不见痕。

汾水年年秋雁到,庾郎何处不销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