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瞿士雅所作的《自贺重入奉庠八首》中的第八首。诗中以马喻人,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能未能被赏识的感慨与期待。
首句“不遇孙阳不敢嘶”,借用古代伯乐孙阳(即伯乐)的故事,比喻自己怀才不遇,不敢轻易表达内心的不满或愤怒。这里“嘶”字形象地描绘了马在未遇伯乐时的无奈与压抑。
次句“暗伤潜恨竟谁知”,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怨恨,这些情感深藏于心,却无人知晓,只有自己默默承受。
“马头觅角生何日,莺谷迁乔自有时”,这两句运用了对比手法,将马与莺进行类比,表达了诗人对自身才华何时能得到展现的期待与对未来的乐观态度。马头觅角象征着寻找机会,而莺谷迁乔则暗示着时机成熟后的飞跃。
“齐入文场同苦战,须逢精鉴定妍媸”,此句点明了诗人的身份——文人,他们一同在文场中奋斗,期待通过公正的评判来展现自己的才华。
最后,“九霄示路空知感,已恨趋风拜德迟”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感慨与遗憾。九霄象征高远的官位,诗人虽有志向,却感叹自己未能及时得到赏识和提拔,表达了深深的遗憾与不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自己才华未能得到充分认可的复杂心情,以及对未来充满希望而又略带遗憾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