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桐庐连日大雨,溪水暴涨的壮丽景象。诗人以“苍莽川流会,浑酣海气嘘”开篇,生动地展现了雨水汇聚成川,仿佛大海的气息在空气中弥漫的场景。接下来,“蛟龙改窟宅,雷电走空虚”两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蛟龙在洪水中的活动与雷电在天空中的奔腾形象地展现出来,增强了画面的动态感。
“殷地翻坤轴,黏天浸日车”则进一步描绘了洪水对大地的影响,仿佛大地在翻转,太阳的车轮也被浸湿,形象地表现了洪水之大。诗人接着表达了自己面对如此壮观景象时的复杂心情:“高僧欲杯度,游客且楼居”,一方面是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无奈与适应。
“壮观真难值,幽怀亦少摅”表达了诗人对这种难得一见的壮观景象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内心的幽思难以抒发的遗憾。最后,“翩翩一鸟去,何必羡知鱼”以一只飞鸟离去作为结尾,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总结,也暗含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理,鼓励人们不必过分羡慕或追求,享受当下即是美好。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奇观时的复杂情绪,既有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也有对生活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