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嵇康的《六言诗十章》中的第四章,属于魏晋时期的作品。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对世俗追求名利现象的哀叹和批判,同时也反映了个人对于内心平静与外界喧嚣之间矛盾的心境。
"名与身孰亲"一句直接点出了主题,名声与肉体哪一个更为亲近?这是对世人追求虚名的质疑。紧接着"哀哉世俗徇荣"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为了荣华富贵而牺牲个人的真实感受和生命价值的世态感到悲哀。
"驰骛竭力丧精"则是对那些过度劳碌、耗尽心神以求功名利禄的人进行了批评。这些人不惜一切代价地追逐外在的成功,结果却失去了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
"得失相纷忧惊"一句描绘出人们在追求与失落之间所产生的种种忧虑和恐慌。而"自贪勤苦不宁"则是诗人对于自己也可能陷入这种境地的反思,表达了对内心平静的渴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名声与身体、追求与失落之间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对于个人真实感受与社会外在价值观念之间冲突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