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法华台

山间景物转流年,台上风光处处传。

放目便应云梦小,凭栏平挹祝融巅。

忽寻故国占天际,谁看孤舟系岸边。

百感还将山下去,肯同槁木堕深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山中的景色不断变换,台上美景四处流传。
放眼望去,仿佛整个云梦都变得渺小,倚着栏杆,心向祝融峰巅延伸。
忽然想起故乡,它占据着天边的视野,谁会留意那孤独的小船停靠在岸边。
满腹感慨随山风飘下,我怎能像枯木般陷入深深的禅定之中。

注释

山间:山中的。
景物:景色。
转流年:不断变换。
台上:台上的。
风光:美景。
放目:放眼望去。
云梦:云梦泽(古代湖泊名)。
小:渺小。
凭栏:倚着栏杆。
祝融巅:祝融峰(传说中的火神山峰)。
故国:故乡。
占天际:占据天边。
孤舟:孤独的小船。
岸边:岸边。
百感:满腹感慨。
山下去:随山风飘下。
槁木:枯木。
深禅:深深的禅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法华台所见景物和内心感受。"山间景物转流年,台上风光处处传"表达了自然景观随时间流转而变化,站在高台上的诗人能够将这一切尽收眼底。"放目便应云梦小,凭栏平挹祝融巅"则是说目光所及之处仿佛能触摸到云端,靠在栏杆上,心灵得以飞扬至远方。

诗人情感深厚,故乡之思涌上心头,"忽寻故国占天际"表达了这种对家国的无限眷恋。然而现实中自己可能只是一个孤独的旅者,"谁看孤舟系岸边"反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孤独感。

最后两句"百感还将山下去,肯同槁木堕深禅"则是说诗人将自己的各种情感都寄托于大自然之中,与山林为伴,愿意像古树一样静默沉思,达到一种超然物外的禅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怀和高远的志趣。

收录诗词(551)

张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 号:南轩
  • 籍贯: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
  • 生卒年: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

相关古诗词

谢胡掾惠诗

一见知心事,旋观慰月评。

慈祥汉循吏,儒雅鲁诸生。

莫作周南叹,终期冀北程。

新诗连夜读,梅影伴孤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隔墙闻正父乡饮甚乐偶畏风不预用前韵敬简

元日忻晴色,新年祇旧心。

故人同客里,乡话自情深。

尽说成都酒,休为楚泽吟。

相逢须痛饮,岁月易侵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廉州何使君挽诗二首(其二)

忆昔湟江上,相逢意便倾。

胸中元浩荡,笔下更纵横。

士伏徐公德,人言景倩清。

定应乡里敬,枌社祭先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廉州何使君挽诗二首(其一)

橘井登贤籍,槐宫并俊游。

姓名题雁塔,文字上瀛洲。

青简穷千载,朱轓但一州。

有怀终未试,眼看落山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