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徐狄二子出东郊即事

与君同酸苦,思得一散愁。

散愁何所适,共作郭外游。

是时穷冬节,寒威未肯收。

茫茫一望间,丰瑞弥阡畴。

老农挟雉子,嬉戏寻朋俦。

问之向人语,明年报有秋。

淮南尘土地,高原少车沟。

夏苗率畏旱,冬雪苦不优。

若呈盈尺白,卒岁无所忧。

常闻争战后,天意不自由。

人心结恨愤,阴阳不旋流。

皇天佑邦家,予赉遍九州。

将欲扫凶丑,先为除凶蟊。

况此甸服内,大驾方豫游。

赐之仓箱实,始应政事修。

所以田野间,老农获歌讴。

愁中闻此语,悦如去罝罦。

未谙鼎馈食,亦宜保乾糇。

回头顾二子,不用自拘囚。

往来茅舍酒,三酌更献酬。

枯肠得滑润,一笑散孤幽。

放怀了无闷,万事皆悠悠。

晚归足益健,自喜筋力柔。

归见城中人,揣我将何求。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美好图景,诗人以轻松愉快的心态去感受和表达自然与农民的生活状态。开篇“与君同酸苦,思得一散愁”透露出一种共鸣之情和解脱烦恼的情怀,而后文“共作郭外游”则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的相伴出游之乐。

“是时穷冬节,寒威未肯收。茫茫一望间,丰瑞弥阡畴。”这一段落描写的是深冬的景象,但即便是在严寒中,也有着对未来丰收的期待和信心。

接下来的“老农挟雉子,嬉戏寻朋俦。问之向人语,明年报有秋。”则是诗人观察到老农家的日常生活,他们即便是在困难中,也不失对来年的希望,这种乐观和坚韧的精神令人钦佩。

“淮南尘土地,高原少车沟。夏苗率畏旱,冬雪苦不优。”此段描绘的是农事的艰辛,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但诗人并未表现出过多的悲观,而是接受并适应这些自然规律。

“若呈盈尺白,卒岁无所忧。常闻争战后,天意不自由。”这里诗人表达了一种希望和平安宁的心愿,以及对战争给人们带来痛苦的反思。

“人心结恨愤,阴阳不旋流。皇天佑邦家,予赉遍九州。”这一部分则是诗人对于社会动荡、人心不古的忧虑,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和平安宁的祈愿。

“将欲扫凶丑,先为除凶蟊。况此甸服内,大驾方豫游。”这里则是诗人对于社会清理邪恶、恢复秩序的期待,以及对君主出巡的赞颂。

“赐之仓箱实,始应政事修。所以田野间,老农获歌讴。”这一段落则表达了对于君恩及时、农业丰收所带来的喜悦,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农民生活改善的关怀。

“愁中闻此语,悦如去罝罦。未谙鼎馈食,亦宜保乾糇。”诗人在听闻这些好消息时,心中的忧愁得以释放,同时也提醒人们要节俭和储备。

“回头顾二子,不用自拘囚。往来茅舍酒,三酌更献酬。”这一部分则是诗人在家庭生活中寻求快乐,与家人相处的温馨时刻。

“枯肠得滑润,一笑散孤幽。放怀了无闷,万事皆悠悠。”这两句表达了一种豁然开朗、心情舒畅的情感体验,是诗人在经历了各种生活琐事后所获得的超然境界。

“晚归足益健,自喜筋力柔。归见城中人,揣我将何求。”结尾部分则是诗人对于自己的身体状况感到满意,同时也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不为世俗所扰的心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农民生活的观察,展现了诗人对于平凡生活的珍视,以及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的意境宁静而深远,情感真挚而豁达,是一首充满哲理与诗意的佳作。

收录诗词(715)

王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偶得上饶芡实颇佳分荐同邑以诗送

明珠宝簿藏贝宫,姮娥取置空明中。

神仙法施仗秘咒,一粒变化传无穷。

水府仙人通妙诀,擘破寒泉弄明月。

左庚右甲养素胎,珠胜醍醐色如雪。

鍊丹水底含太阳,世人错比煎硫磺。

丹成不合恋凡壳,雄鸡冠碎鸿头伤。

紫苞裂处呈芳髓,火候温温闇香起。

青荷犹著旧衣裳,玉质可怜供软美。

我家旧住长淮湄,花开十丈芙蓉旗。

年年割鲜唤同社,径醉忘却还家时。

何人缩地有幻巧,容我短棹追冯夷。

形式: 古风

寄丁求安

郁密林峦十丈馀,包罗万象遍方隅。

吴王剑沼连巴峡,庐阜飞泉贯具区。

贾老华夷分寸尺,辋川花柳较锱铢。

别来不恨江湖远,只在君家聚米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寄伯氏

同占溪名邑,还从佛借居。

懒便书眼暗,静爱酒杯疏。

山路闲供课,僧房步当车。

地炉贪软火,未得赋归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寄何子楚

江如净练山如幕,人道老何得真乐。

寒温语后再拜前,每得书来话寂寞。

米盐细碎百虑宽,自昔仁贤学道难。

诗书可乐卷胸臆,啼号不救如饥寒。

去年嘉兴租不足,今年山田米炊玉。

稍须酒肉疗枯肠,雪老凌霜不从欲。

丈夫功名无后先,请翁拭眼看前贤。

西湖处士竦吟骨,饥乞僧饭纾长年。

香山居士箕尾客,东坡老子金銮仙。

生前千骑不招买,身后一盏同寒泉。

我意何翁亦如此,高人不饮无钱水。

忍饥彻老守清臞,它年配食赤松子。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