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南仲

坡翁昔年五十二,翰林侍读为学士。

溪翁年德与坡同,官职胡为未相似。

我道閒人胜贵人,傥来轩冕溪云比。

翁今田园濑水上,颇胜求田阳羡里。

翁今有弟夜雨对床乐,颇胜卯君怀远驿中有感秋风起。

有时笔床茶灶泛洮湖,柳外梅边从徙倚。

诗筒经卷静工夫,光景流连一弹指。

不论众醉与独醒,不问此非并彼是。

客来不必及时事,有酒且斟无即止。

从今笑傲五百年,铜狄铜驼皆敝屣。

小山老桂敷秋香,下弦月照西风凉。

今夕如此好风月,胡不招邀坡翁霞佩同颉颃。

翁今放舟何所适,新诗漫表长相忆。

舟中不可久留兮,盍早归来共赋碧云餐白石。

形式: 古风

翻译

坡翁当年五十二岁,担任翰林侍读是学士。
溪翁年纪和坡翁相同,为何官职却未能相似。
我说闲人胜过贵人,权势如同溪云般自在。
如今溪翁在水边田园,比阳羡之地更胜一筹。
溪翁有弟,夜晚对床谈笑,胜过卯君在驿站感怀秋风。
有时他会在笔墨茶香中游历洮湖,柳梅间徘徊。
诗书卷轴是他静心的功课,时光匆匆如弹指。
不论众人醉或独自清醒,不问是非对错。
客人来访无需谈论时事,有酒就酌,无需强求。
让我们从此笑傲江湖,视铜器古物如敝屣。
小山老桂散发秋香,下弦月映照西风的清凉。
今夜美景如斯,为何不邀请坡翁共赏,佩戴霞佩一同漫步。
现在溪翁乘舟不知去向,他的新诗常让我怀念。
舟中不能久留,何不早点归来,共享碧云石餐的清雅生活。

注释

坡翁:苏东坡。
翰林侍读:官职名。
学士:古代官衔。
溪翁:另一位老人。
官职胡为未相似:为何官位差距大。
閒人:闲散之人。
轩冕:权势。
濑水:河流名。
阳羡:地名。
卯君:古人名。
怀远驿:驿站名。
洮湖:湖泊名。
徙倚:徘徊。
诗筒:诗筒,古人用来传递诗文的器具。
光景:时光。
众醉:众人醉酒。
独醒:独自清醒。
铜狄铜驼:古代铜制雕塑。
敝屣:破旧的鞋子,比喻看不起。
小山老桂:老桂树。
敷秋香:散发秋香。
下弦月: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日的月亮。
西风:秋风。
霞佩:古代文人常佩戴的装饰品。
颉颃:并驾齐驱,相提并论。
新诗漫表长相忆:新作的诗表达长久的思念。
碧云餐白石:形容清雅的生活方式。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仇远所作,名为《寄南仲》。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友情和对田园生活向往的诗句。

“坡翁昔年五十二,翰林侍读为学士。”这里提到的“坡翁”通常指的是苏轼,即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诗中提到苏轼曾在翰林院担任侍读学士,这是对其官职的一种描述。

“溪翁年德与坡同,官职胡为未相似。”“溪翁”可能是指另一位诗人,与苏轼年龄相当,但官职并不相同。这里的“胡为”表达了疑问和不解。

接下来的部分则描绘了一种田园生活的美好,其中包含了对家人的温馨、自然风光的享受以及文人墨客之间的情谊交流。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情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于静谧生活的向往,以及与朋友间的情感联系。

“小山老桂敷秋香,下弦月照西风凉。”这里描绘了一幅秋夜景色图画,小山旁的老桂树散发出秋天的清香,而低挂的明月则映照着西边的微风和凉意,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凉意的氛围。

最后,“今夕如此好风月,胡不招邀坡翁霞佩同颉颃。”诗人在赞美当夜良辰美景之际,发出邀请“坡翁”共享此刻美好的愿望。这里的“霞佩”和“同颉颃”可能是指苏轼时期的一种装饰品或服饰,用来表达对友情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平凡生活的喜爱,以及对朋友间情谊的深厚。

收录诗词(780)

仇远(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 字:仁近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247年~1326年

相关古诗词

梅花(其一)

为怕缁尘染素衣,冻痕封蕊放春迟。

月来忽送阑干影,春到不分南北枝。

啼梦翠禽依树宿,断魂玉笛隔花吹。

任他万片随风去,须有青青叶底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梅梦

缃梅眩晨霞,素梅迷暮雪。

一翁著花间,冰霜殊皎洁。

蜂蝶犹未知,香味老逾烈。

梦中识归涂,踏遍孤山月。

形式: 古风

续梦

一梦续一梦,梦短寒夜长。

颠倒无首尾,哀乐迷存亡。

枕上忽自笑,历历见未尝。

至人本无梦,有梦其何伤。

鱼旐农夫喜,熊罴男子祥。

吾年过不惑,梦觉久已忘。

未来尚暧昧,既往恐思量。

不知邯郸道,几番熟黄粱。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楚泽秋高众芳歇,眼中见此霜下杰。

南窗粲粲八九株,淡白深黄颜色别。

自笑背时难独立,恰是重阳过一月。

丁宁女子莫摘残,留伴梅花傲冰雪。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