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消得寒字

同云收万里,爱日已三竿。

见睍将潜迹,无风特地寒。

晴檐如下雨,槁涧忽鸣湍。

渐觉山河复,方知世界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乌云收敛,天空万里晴朗,阳光已经照耀了三竿高。
看到鸟儿准备隐藏踪迹,即使无风也感到特别寒冷。
晴朗的屋檐像在下雨,干涸的山涧突然传来潺潺流水声。
渐渐地,我感到山河恢复了生机,这才明白世界的广阔无垠。

注释

同云:聚集的乌云。
爱日:温暖的阳光。
睍:鸟名,指早起的小鸟。
特地:格外,特别。
晴檐:晴朗的屋檐。
槁涧:干涸的山涧。
渐觉:逐渐察觉。
山河复:山河恢复生机。
世界宽:世界的广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雪融化的景象,通过对自然变化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世界宽广的感慨。诗中“同云收万里,爱日已三竿”两句,形象地勾勒出冬去春来的画面,阳光照耀大地,万里长空被收拢,时间的流逝以“三竿日影”的形式表现出来。

“见睍将潜迹,无风特地寒”这两句,则透露出即便是春天到来,冷意依旧。诗人通过对自然界微妙变化的观察,捕捉到了这个季节转换时的特殊气氛。

接着,“晴檐如下雨,槁涧忽鸣湍”两句,生动地描绘出融雪成水、溪流潺潺的声音,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这里的“晴檐”、“槁涧”都极富画面感,让人仿佛置身于诗中。

最后,“渐觉山河复,方知世界宽”两句,则是诗人的内心体验和情感抒发。随着自然界的更新换代,诗人似乎也找回了一种豁达与宽广的心态,这种感觉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渐觉”的过程中逐渐悟到。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春雪融化景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敏锐的情感和深邃的哲思。

收录诗词(652)

史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政治家、词人。高宗绍兴十五年(1144年)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参知政事。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国公。宋光宗御极,进太师。绍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宋宁宗登基,赐谥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弥远贵,追封越王,改谥忠定,配享孝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 字:直翁
  • 号:真隐
  • 籍贯:明州鄞县
  • 生卒年:1106年—1194年

相关古诗词

谒金门

深院宇。寂寂不禁风雨。苔径流钱青莫数。

银泥蜗篆古。满院多应无主。却被痴儿拈取。

穿向柳丝喧笑语。买将春色去。

形式: 词牌: 谒金门

秋夜闻蛩和壁间韵

霜气添秋肃,蛩声入夜清。

为谁衣未织,向我语偏明。

庭外三更月,床头万里情。

凄然如有诉,愁思动人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兴庆池禊宴

池馆春光欲禁烟,芳辰修禊集群贤。

茂林深处森冠剑,清籁鸣时当管弦。

召伯甘棠分陕地,羊公风景岘山前。

诗成莫讶天机俊,潜握人间造化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有感

途穷那免哭,哭罢一高歌。

白日催年急,青山阅世多。

浮生从潦倒,遗恨不消磨。

何许南来雁,殷勤掠暝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