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树词

田家种田无五行,屋西神树生有灵。

年年祭树卜水旱,祈雨即雨晴须晴。

鸡豚拜扫无閒日,乌鹊群飞来啄食。

剪纸作钱挂树枝,祝田有来蚕有丝。

收麦上场神得食,缫丝纳官神得衣。

形式: 乐府曲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农民对自然神灵的敬畏与依赖,以及他们通过祭祀活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生活场景。

首句“田家种田无五行”,点明了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对自然规律的朴素认识,虽未提及具体的农学知识,但暗示了他们对土地、季节、作物生长周期的观察与理解。接着,“屋西神树生有灵”一句,引入了自然崇拜的概念,神树被视为具有超自然力量的存在,是连接人与自然界的桥梁。

“年年祭树卜水旱,祈雨即雨晴须晴”描述了农民每年定期举行的祭祀活动,通过这些仪式预测天气变化,祈求雨水充沛或阳光明媚,以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和丰收。这种做法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之心,以及通过宗教信仰寻求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方式。

“鸡豚拜扫无閒日,乌鹊群飞来啄食”描绘了祭祀活动的热闹场面,鸡豚作为祭品,象征着农民对神灵的诚挚敬意。乌鹊群飞则可能寓意着神灵的降临与保佑,增加了仪式的神秘色彩。

“剪纸作钱挂树枝,祝田有来蚕有丝”展示了农民在祭祀中使用剪纸作为货币的象征,寄托了对未来丰收的期望。同时,这也反映了古代农业社会中对纺织业的重视,蚕丝是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

最后,“收麦上场神得食,缫丝纳官神得衣”总结了整个祭祀过程的意义,即通过祭祀活动,神灵获得了食物和衣物,从而确保了自然界的和谐与人类生活的稳定。这一句不仅强调了神灵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角色,也体现了古代社会中人与自然、人与神之间的紧密联系。

整体而言,这首诗生动地展现了明代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对自然神灵的崇拜与依赖,以及他们通过祭祀活动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智慧。

收录诗词(1955)

胡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田家词

村巷深深枣花落,少妇缫丝催织作。

上堂正恐阿婆瞋,不愤田头叫姑恶。

大儿翻垄牵疲牛,小儿作军边上头。

今年雨多麦穗黑,较比上年无半收。

白头不愿识官府,但愿有租应门户。

形式: 乐府曲辞

渔父词(其一)

家住琴江江,上头拓卦洲。

前春水流桂,枝楫木兰舟。终日忘鱼不下钩。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尤]韵

渔父词(其二)

侬是烟波一钓徒,持竿东海拂珊瑚。

女儿港,番君湖,浪静风恬过小孤。

形式: 乐府曲辞

渔父词(其三)

黄梅岭下是侬家,白石矶边把钓车。

友麋鹿,侣鱼虾,不在山颠即水涯。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