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宝剑诗

宝剑出昆吾,龟龙夹采珠。

五精初献术,千户竟论都。

匣气冲牛斗,山形转鹿卢。

欲知天下贵,持此问风胡。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鉴赏

这首《咏宝剑诗》由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崔鸿所作,通过描绘宝剑的非凡之姿,展现了其在古代文化中的崇高地位与象征意义。

首句“宝剑出昆吾,龟龙夹采珠”,以“昆吾”这一著名的铸剑之地起笔,暗示了宝剑的非凡来历。接着,“龟龙夹采珠”则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宝剑比作龟龙,周围环绕着璀璨的珍珠,不仅形象地描绘了宝剑的华美,也暗含了宝剑拥有着如龟龙般守护与尊贵的寓意。

“五精初献术,千户竟论都”两句,进一步揭示了宝剑的神奇力量与广泛影响力。“五精”可能指的是五行之精,暗示宝剑蕴含着天地间的力量;“初献术”则表明宝剑的使用或展示,能够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和讨论。“千户竟论都”则强调了宝剑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武器,更是权力、智慧与财富的象征,能够影响到众多的个体乃至整个社会。

“匣气冲牛斗,山形转鹿卢”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宝剑出鞘时的惊人景象。宝剑的光芒仿佛能冲破天际,直抵牛郎织女所在的星座,而剑身的形状则如同鹿卢山一般,展现出宝剑的威严与神秘。这两句不仅渲染了宝剑的威猛,也赋予了它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

最后,“欲知天下贵,持此问风胡”两句,以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宝剑价值的深刻思考。这里引用了“风胡”这一传说中的人物,他被认为是寻找宝剑的高手。通过提问“欲知天下贵,持此问风胡”,诗人似乎在探讨宝剑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物质形态,更在于它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以及如何通过宝剑来衡量一个时代的尊贵与荣光。

综上所述,《咏宝剑诗》不仅赞美了宝剑的外在之美,更深入挖掘了其内在的象征意义,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器物背后深厚文化的独特见解与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

崔鸿(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浮萍诗

有草生碧池,无根绿水上。

脆弱恶风波,危微苦惊浪。

形式: 古风 押[漾]韵

听钟鸣

历历听钟鸣。当知在帝城。西树隐落月。

东窗见晓星。雾露朏朏未分明。乌啼哑哑已流声。

惊客思。动客情。客思郁纵横。翩翩孤雁何所栖。

依依别鹤半夜啼。今岁行已暮。雨雪向凄凄。

飞蓬旦夕起。杨柳尚翻低。气郁结。涕滂沱。

愁思无所托。强作听钟歌。

形式: 古风

悲落叶

悲落叶。联翩下重叠。重叠落且飞。从横去不归。

长枝交荫昔何密。黄鸟关关动相失。夕蕊杂凝露。

朝花翻乱日。乱春日。起春风。春风春日此时同。

一霜两霜犹可当。五晨六旦已飒黄。乍逐惊风举。

高下任飘飏。悲落叶。落叶何时还。夙昔共根本。

无复一相关。各随灰土去。高枝难重攀。

形式: 古风

五月五日诗

五月五日时,天气已大热。

狗便呀欲死,牛复吐出舌。

形式: 古风 押[屑]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