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朱紫贵的《赤乌砖歌》以砖为引,寓言深远,展现了历史沧桑与人生感慨。首句“铜仙辞汉铅泪垂”,借铜仙离开汉宫的典故,象征着王朝更迭,物换星移。接下来,“爵台瓦作鸳鸯飞”描绘瓦砾化为鸳鸯,暗示破碎的国运如同瓦解的鸳鸯,飘零无依。
“国山囤碑亦伪托,青盖黄旗竟入洛”暗指历史遗迹的真假,以及政权的转移,从国山的碑文到洛阳的皇权。“吴宫花草成荒芜”则借吴王宫殿的荒凉,感叹世事变迁。诗人对砖头虽完整如初感到惊讶,认为其纪年仍显三国鼎立,而八阵图的石垒已难以复制。
“父兮如龙兄如虎,坐拥江东一片土”描绘出家族的荣耀,然而“可怜身披鼲鼠裘,此缺应难鍊石补”又揭示了人生的无奈和命运的无常,暗示即使有英雄之志,也无法弥补生活的缺憾。
最后,诗人感慨“尔不玉碎乃瓦全,表墓聊志延陵阡”,砖虽平凡,却能长久保存,象征着平凡中的坚韧。他以“作公作卿亦何有,华屋山丘一回首”表达对人生荣辱的淡然,以及对身后事的看透。结尾“人生安得如尔寿”更是发出对长寿的深深渴望,流露出对世事无常的深深叹息。整首诗语言凝练,寓意深刻,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