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有感欲落不落雪旧事偶成唐律

东皇雅欲破玄冥,滕六终怀可否情。

岂不愿丰招瑞气,又虞加力困饥氓。

柳虽阁絮心犹壮,梅不能妆意自倾。

只恐玉龙禁不得,便输鳞甲赋群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东皇想要驱散寒冷的冬天,腾云六想要表达他的犹豫情绪。
他并非不想引来吉祥之气,却又担心力量增强会加重饥饿百姓的负担。
尽管柳树暂停了飘絮,但内心依旧坚韧,梅花虽无法装饰,却独自绽放。
他唯恐自己的力量被束缚,不能释放,那就只能让万物竞争以展现各自的英姿。

注释

东皇:古代神话中的东方天帝,象征春天的到来。
滕六:古代对冬季降雪的代称,这里指云彩。
丰招瑞气:引来吉祥美好的气氛。
虞加力:忧虑增加力量。
阁絮:柳树停止飘落棉絮。
梅不能妆:梅花无法像人一样装饰。
玉龙:古人常以玉龙比喻冬雪。
鳞甲赋群英:赋予万物以竞争的活力。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彦约在病中所作,表达了他对冬日天气变化的观察和感慨。首句“东皇雅欲破玄冥”以东皇(春神)象征着生机与希望,试图驱散寒冷的冬神玄冥,暗示了对雪的期待。然而,“滕六终怀可否情”中的“滕六”代指雪花,表达出对降雪与否的犹豫之情。

诗人接着写到“岂不愿丰招瑞气”,表明他渴望雪能带来吉祥之气,但又担心“又虞加力困饥氓”,即过多的雪可能加重饥民的困境。他以柳树虽已失去飘絮的能力,但内心依旧坚韧,梅花即使无法妆扮大地,也尽力绽放,寓意坚韧的精神风貌。

最后两句“只恐玉龙禁不得,便输鳞甲赋群英”中,“玉龙”通常指雪,诗人担心过于严寒的限制会阻止雪花降落,使得它们无法展现自己的美丽,于是将雪花比作群英,表达了对雪的赞美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丰富,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以及对自然现象的细腻观察和哲思。

收录诗词(368)

曹彦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淳熙八年进士。曾从朱熹讲学,后受人之召,负责汉阳军事,因部署抗金有方,改知汉阳军。后累官宝谟阁待制、知成都府。嘉定初,为湖南转运判官,镇压郴州(今湖南郴县)瑶民起义,后任利州路(今属陕西)转运判官兼知利州,发漕司储粮减价粜与饥民、通商蠲税,并论兵柄财权并列之弊。宝庆元年,擢为兵部侍郎,迁礼部侍郎,不久又授为兵部尚书,力辞不拜,后以华文阁学士致仕,卒谥“文简”

  • 字:简甫
  • 号:昌谷
  • 籍贯:南康军都昌(今属江西)
  • 生卒年:1157~1228

相关古诗词

秘阁修撰雷文卿挽章二首(其二)

访我鸣琴日,闻公吐屑言。

循良临武政,忠愤大奚冤。

厥后依英簜,新来近达尊。

却归桑梓路,忍对建昌门。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秘阁修撰雷文卿挽章二首(其一)

殄瘁连乡党,凋零及老成。

玉亡修水秀,星掩寿沙明。

不上论思直,空馀馈饟名。

盖棺隆眷在,论撰见哀荣。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致政检法牛公挽章三首(其三)

门户关州县,交游及弟昆。

每于尊俎后,窥见典刑存。

岂不昏姻重,常疏药石言。

矧闻丹旐发,心绪正沄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致政检法牛公挽章三首(其二)

瘠甚都昌境,民无晚种田。

乐输虽欲速,乞籴最堪怜。

帅阃施长技,王人改旧弦。

本原谁任责,阴德至今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