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生者百岁,相去几何。欢乐苦短,忧愁实多。
何如尊酒,日往烟萝。花覆茆檐,疏雨相过。
倒酒既尽,杖藜行过。孰不有古,南山峨峨。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对人生无常和欢乐难得的深刻感悟。"生者百岁,相去几何"表达了人生的短暂和人们聚散无常。"欢乐苦短,忧愁实多"则是对人生苦乐参半的一种无奈认同。
诗中通过“何如尊酒,日往烟萝”提出了借酒忘忧的生活态度,似乎在建议人们可以通过饮酒来暂时逃避现实的烦恼和忧愁。"花覆茆檐,疏雨相过"描绘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哀伤的情景。
接下来的"倒酒既尽,杖藜行过"可能是在形容诗人在饮酒后散步的情景,而“孰不有古,南山峨峨”则是诗人对历史的回顾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整首诗通过对人生苦短、聚散无常以及生活中的忧愁与欢乐的反复咏叹,表达了诗人深沉的哲思。
从艺术风格来看,这首诗语言质朴而不失意境之美,情感真挚而又不乏思考之深度,是一首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古典诗歌。
不详
诗论家。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绿杉野屋,落日气清。脱巾独步,时闻鸟声。
鸿雁不来,之子远行。所思不远,若为平生。
海风碧云,夜渚月明。如有佳语,大河前横。
玉壶买春,赏雨茆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
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阴,上有飞瀑。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登彼太行,翠绕羊肠。杳霭流玉,悠悠花香。
力之于时,声之于羌。似往已回,如幽匪藏。
水理漩洑,鹏风翱翔。道不自器,与之圆方。
取语甚直,计思匪深。忽逢幽人,如见道心。
晴涧之曲,碧松之阴。一客荷樵,一客听琴。
情性所至,妙不自寻。遇之自天,冷然希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