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琴篇

我生两耳厌竹肉,高山流水爱结钟期盟。

閒取龙门百尺之桐斫绿绮,朝回解带便向书堂横。

朝来有客贻我一片石,浑沦太璞含元音。

琴材完足未磨刮,径倩妙手龙唇凤翮一一雕镂成。

调弦案谱叶宫羽,依稀绝壑千树万树松风清。

始知中郎焦尾疑附会,爨余安得春雷鸣。

浪传逸响匹柯笛,无乃秋柳啼寒莺。

何如葱翠玲珑凿山骨,意外突出新经营。

愿携此琴恭进拊石曲,瓦缶窃和《南薰》声。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弘曣的《石琴篇》描绘了诗人对音乐艺术的独特喜好,特别是对一块天然石头制成的琴的赞赏。诗中首先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向往高山流水般的知音之情,他选择了一块来自龙门的优质桐木(绿绮)制作琴身,显示出其对琴艺的热爱和追求。

接着,诗人描述了制琴的过程,强调了原材的天然完整,期待能经妙手精心雕刻,使其音质如同松风般清越。诗人以焦尾琴和匹柯笛为参照,认为这块石琴的声音更胜一筹,犹如秋柳寒莺的啼鸣,但又不同于它们,而是独具匠心地凿刻出葱翠玲珑的山骨纹理,增添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最后,诗人表达了希望携带此琴,与他人共同演奏,甚至能与瓦缶共鸣,共享《南薰》乐曲的雅致。整首诗通过石琴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音乐的高雅品味和对艺术创新的追求。

收录诗词(3)

弘曣(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过贾阆仙墓

荒冢斜阳历古今,池边树噪夜栖禽。

年前亲咏僧敲月,身后徒劳佛铸金。

东野不来谁酹酒,昌黎长逝罕知音。

石楼旧咏流传久,叹息无人解细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晓行

晓行及远道,秋风吹我衣。

疏星散平夜,寒溜流前溪。

初日升东山,晨光忽熹微。

景在未曙佳,万象纷迷离。

此际有真趣,心閒身亦宜。

举目送飞鸿,飘然生远思。

形式: 古风

月下过南天门至古北口

秋宵残月风萧萧,溪路纡曲山岧峣。

苍茫恍入白云去,一径直蹑天门遥。

骏马崎呕互高下,雄关睥睨干云霄。

顾我频年历长道,壮怀洒洒秋雯高。

惟有清寒助吟兴,仰看突兀心迢遥。

有时下马发长啸,日月回薄山动摇。

天都直上果可到,好瞻北极趋晨朝。

徙倚翻思尘世苦,身为形役徒奔劳。

却忘身即在尘世,谁见匹练流寒潮。

形式: 古风

耳聋诗为刘延清相公作

医聋却说聋难医,公年七十听已迟。

归根夙慧空五蕴,问谁更笑阿翁痴。

兜元国中路识否,雷鸣蚁斗常纷歧。

公今身历耳聋状,告余妙理徵新诗。

初如闻秋蝉,缠绵断续鸣高枝。

复如风涛走,大块噫气轰相吹。

无弦之琴愔愔默默何所思,脱底之桶外视不改中已离。

跫然足音至窗下,槃姗勃窣,但诧花砖之影纷䙰褷。

客来晤面首方侧,言犹未及袖如先神怡。

清歌妙舞仿佛知雅意,但见彩袖翩翻烂熳风前披。

惟公丰采自不聩,矫矫海鹤争清姿。

芸然群动息方寸,大扣小扣泛尔肆应无纤遗。

台鼎赞谟略,黄阁调纶丝。

西园东壁掌枢要,总持百揆,清毖庶狱臻咸熙。

乃知所谓异人者,手口眼耳能兼资。

琐屑外物讵为累,不聋于心心为师。

明目达聪上正赖,规圆矩方公自持。

君不见汉相张苍登百岁,年年社酒应莫辞。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