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嵙崁行达加九岸大营(其二)

崩厓临绝涧,十丈山路断。

伐木仆其上,两涧遂中贯。

下有千仞潭,奔流何滮涆。

峰峰高摩天,树树十围干。

天日既蔽亏,瘴雾下浸灌。

想从洪荒来,辟此几昏旦。

土松不成级,土滑步欲滩。

舆夫舁空舆,数步息喘汗。

起落已万丈,问路殊未半。

形式: 古风 押[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崎岖山路上的艰难行进,以及沿途所见的壮丽自然景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神秘。

首句“崩厓临绝涧,十丈山路断”描绘了悬崖峭壁直逼深谷的险峻景象,山路因断而显得更加艰难。接着,“伐木仆其上,两涧遂中贯”描述了砍伐树木以搭建桥梁或道路的情景,两涧由此得以连接,但整个过程充满了挑战。

“下有千仞潭,奔流何滮涆”则转向对下方深潭的描写,湍急的水流发出哗哗声响,展现出水势的猛烈与壮观。随后,“峰峰高摩天,树树十围干”描绘了山峰直插云霄,树木粗壮茂密的景象,突显出自然界的雄伟与生命力。

“天日既蔽亏,瘴雾下浸灌”则通过天气的变化,暗示了山中环境的复杂与多变,瘴气弥漫,给行进增添了一层神秘与危险。接下来,“想从洪荒来,辟此几昏旦”表达了对这片土地历史悠久的感慨,以及开辟道路的艰辛与不易。

最后,“土松不成级,土滑步欲滩”描述了山路的泥泞与湿滑,行走困难。“舆夫舁空舆,数步息喘汗”则通过搬运工人的劳作,进一步表现了行进的艰辛。“起落已万丈,问路殊未半”总结了整个行程的艰难,虽然已经走了很长一段距离,但似乎还有一半的路程等待着他们。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行进过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人类面对自然时的坚韧与勇气。

收录诗词(81)

陈衍(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自大嵙崁行达加九岸大营(其三)

日落叩营门,短衣不至骭。

长揖未云已,军膳已罗案。

书生能健步,顾语一笑粲。

谅知得渠魁,已誓不复叛。

贳其一衅鼓,觳觫弗敢窜。

一朝杀廿人,厥状殊不悍。

攻心乃为上,枯骨固可惋。

日日牛酒来,就抚欢未散。

书生亦何知,惟有默赞叹。

惭非甲胄士,空尔弄柔翰。

形式: 古风 押[翰]韵

寿王友竹先生六秩

此老非凡老,浮沉六十年。

阨穷能不悯,遗逸岂徒然。

托酒逃尘累,哦诗养性天。

世间多富贵,未及等身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丙辰春初豁轩将往台中诗以送之

潇潇细雨作春寒,愿汝衣裘上客鞍。

此去再偿文字债,归来仍饱腐儒餐。

久淹旅邸慈亲老,小隐家山梦寐安。

早识鲈莼乡味好,不应岁岁戴南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礁巴师戎晓发

碧草横塘露未消,计程烟水望中遥。

数声鸡犬当山店,十里园林近野桥。

人在石厨炊火起,客临茅屋酒帘飘。

匆匆行李随青犊,度竹穿榕看采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