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期的郑国藩所作,名为《读刘廷琛先生覆礼制馆书题后》。诗中描绘了江城的景象,通过鸣笳、烟尘、巢月、蜀魄、仙槎、秋兴、杜甫、冬青、西山、薇蕨、桃源、桑麻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感悟。
首联“江城几度听鸣笳,极目烟尘日易斜”描绘了江城的景象,鸣笳声在耳边回荡,远处的烟尘使得日光变得模糊,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迁。
颔联“巢月有枝凄蜀魄,乘风无计觅仙槎”运用了蜀地的典故,蜀魄象征着亡魂,巢月则暗示着月下的栖息之所,整句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遥远仙境的怀念与追寻。
颈联“一时秋兴谁悲杜,万劫冬青尚作花”引用了杜甫的典故,表达了对杜甫及其作品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永恒与生命的循环。
尾联“莫怨西山薇蕨少,桃源深处有桑麻”以西山的薇蕨和桃源的桑麻为喻,表达了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的乐观态度,即使在艰难的环境中,也能找到生活的希望和美好。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自然与人文关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