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昨四首(其二)

灵岩好在涵空谷,图画天开两洞庭。

云日长天摇积水,蛟龙九月弄飞霆。

舟归范蠡江湖远,兵压阊门草木腥。

欲就吴王借秋剑,砚池星月洗秋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灵岩山的壮丽景色与历史的沧桑感。首句“灵岩好在涵空谷”,以“涵空谷”点出灵岩山的深邃与幽静之美,仿佛山谷能容纳天空,引人遐想。接着,“图画天开两洞庭”一句,将自然景观比作天开的画卷,两洞庭则暗示着广阔无垠的视野和丰富的自然景观。

“云日长天摇积水,蛟龙九月弄飞霆”两句,运用动态的意象,描绘了云层与日光在天空中摇曳,水面上波光粼粼,蛟龙在九月时节戏弄雷电,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与力量,也蕴含了神秘与威严的气息。

“舟归范蠡江湖远,兵压阊门草木腥”则转向历史的沉思,通过范蠡归隐江湖的故事,以及阊门(苏州城门)兵戈之下的腥风血雨,表达了对过去辉煌与战乱的回顾,以及对和平与宁静的向往。

最后,“欲就吴王借秋剑,砚池星月洗秋萍”一句,借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想要借助古代吴王的力量或象征,通过砚池中的星月之光,洗净秋日湖面的浮萍,寓意着清除世间的尘埃与烦恼,追求心灵的纯净与超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历史典故,展现了灵岩山的自然美景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和谐与内心平静的向往。

收录诗词(39)

潘伯脩(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伯脩。至正间,尝三中省试。方谷珍乱,劫致之海上,欲官之,不从,遂死于难。应梦虎作诗吊之,有「嵇康未必轻钟会,黄祖何曾爱祢衡」之句。今读其诗,缠绵感慨,多出入于二李之间。如《燕山秋望》、《丙申元旦》诸诗,则忠君爱国之心,固蔼然溢于言外也

  • 字:省中
  • 籍贯:黄岩

相关古诗词

忆昨四首(其三)

二十四桥寒草绿,广陵无复见人家。

解将明月金盘露,相劝春风玉蕊花。

城苑西颓馀斥堠,衣冠南渡浑泥沙。

登临俯仰千年迹,流水孤村属暮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忆昨四首(其四)

金水年来通太液,妆成金屋绕龙池。

宫衣湿露生花气,琐闼含风入柳姿。

玉碗传头明素手,红鳞饮羽掣生丝。

病身历历燕山道,卧对征鸿有所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燕山秋望三首(其一)

西山水落向高风,万壑千厓出梵宫。

翠幕遥看银榜合,金精虚逐火轮空。

构栏静立翛翛上,冠佩飞行荡荡中。

何日龙船移棹晓,露房云水四帘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燕山秋望三首(其二)

辽海东空鹤不归,平芜遥际极凉霏。

寒天霜静雕鹰没,沙苑秋高牧马肥。

落日美人歌玉帐,西风猎骑拥金羁。

豪猪猛起当前立,曾冒鸣弓脱晓围。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