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赠王中书诗

摄官青琐闼,遥望凤皇池。

谁云相去远,脉脉阻光仪。

岱山饶灵异,沂水富英奇。

逸翮凌北海,抟飞出南皮。

遭逢圣明后,来栖桐树枝。

竹花何莫莫,桐叶何离离。

可栖复可食,此外亦何为。

岂知鹪鹩者,一粒有馀赀。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凡尘、寄情山水的生活状态。开篇“摄官青琐闼,遥望凤皇池”两句,设定了一个仙境般的环境,诗人似乎已经抽离了世俗的职位和官场的纷争,只是远观着那神秘而美丽的凤皇池。紧接着“谁云相去远,脉脉阻光仪”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和距离遥远的感慨,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他内心的宁静。

“岱山饶灵异,沂水富英奇”一段,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于大自然中蕴含着的神秘力量和美妙景致的赞叹。岱山(泰山)在古代文化中常与神灵相联系,而沂水则因其清澈而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学意象。

“逸翮凌北海,抟飞出南皮”两句,更是通过对鸟儿自由飞翔的描写,表达了一种超脱束缚、追求自由的心境。诗人似乎在通过这些自然景观和生物行为,寻找着自己精神世界的寄托。

“遭逢圣明后,来栖桐树枝”一句,则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深处对于圣明(朝代或君主)的尊崇,以及对其带来的和平与安宁的期待。在这种背景下,诗人选择了在桐树下栖息,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一种享受,也是对精神世界的一种寻觅。

“竹花何莫莫,桐叶何离离”两句,则通过对植物景观的描写,表达了一种淡泊明志、顺应自然的心境。这些自然景象似乎在诉说着某种哲理,而诗人则是在此中寻找自己的精神寄托。

“可栖复可食,此外亦何为”一句,更是直接了当地表达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的追求和满足。在这之后,诗人的视角又转向了鸟儿,“岂知鹪鹩者,一粒有馀赀”,通过对鸟儿拾食行为的观察,引发了一种生命哲理的思考:即便是最为小的生物,也能在自然中找到生存和满足,而人类又何必过于追求物质的累积呢?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观、飞鸟行为等自然元素的描写,以及对简单生活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一种向往。这样的意境和情感抒发,在中国古典文学中颇具代表性,体现了一种深远的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40)

范云(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朝文学家。范缜从弟,子范孝才

  • 字:彦龙
  • 籍贯:南乡舞阴(今河南泌阳县西北)
  • 生卒年:451~503年

相关古诗词

四色诗四首(其二)

差池朱燕去,缤翻赤雁归。

瀺灂丹鱼聚,联翻血鸟飞。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四色诗四首(其一)

折柳青门外,握兰翠疏中。

绿苹骋春日,碧渚澹时风。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四色诗四首(其三)

素鳞飏北渚,白水杜南宛。

献环润玉塞,归珠照琼辕。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四色诗四首(其四)

乌林叶将霣,墨池水就乾。

玄豹藏暮雨,黑豹凌夜寒。

形式: 古风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