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始祖祠宇改建初成承宗戚诸公赐祭卒赋一律志谢

事远难铭魏氏钟,手栽犹见大夫松。

未离故寝成新庙,且喜开门对一峰。

顾我垣墉书阔略,劳君升降礼雍容。

先朝遗俗吾乡在,厚意深惭报莫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陈恭尹所作,表达的是对先始祖祠宇改建完成后的感怀与谢意。诗中通过描绘改建后祠宇的景象和氛围,以及对参与祭祀的宗戚诸公的感激之情,展现了深厚的文化情感和家族纽带。

首联“事远难铭魏氏钟,手栽犹见大夫松”以“魏氏钟”和“大夫松”为象征,既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也暗示了祠宇的悠久历史。其中,“魏氏钟”可能是指与魏姓家族相关的某种纪念物或器物,而“大夫松”则可能代表了祠宇内种植的古老松树,象征着家族的繁盛与长久。

颔联“未离故寝成新庙,且喜开门对一峰”描绘了祠宇改建后的景象,新庙虽未完全脱离原有的寝殿,但已焕然一新,令人欣喜。同时,祠宇前面对着的山峰,不仅增添了自然之美,也寓意着家族的崇高与深远。

颈联“顾我垣墉书阔略,劳君升降礼雍容”表达了诗人对参与祭祀宗戚诸公的感激之情。诗人自谦地表示,自己在祠宇的建设中贡献有限,而诸公却能以隆重的礼仪参与祭祀,这让他深感荣幸与感激。

尾联“先朝遗俗吾乡在,厚意深惭报莫从”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家族传统和文化的珍视,以及对宗亲厚意的感激与自我反省。诗人意识到,虽然自己无法直接回报这份深情厚谊,但他会将这份情感铭记于心,传承家族的美德与文化。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对家族历史的尊重、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以及对宗族亲情的深切感激,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家族情怀的作品。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刘仰山招同吴玉涛梁药亭家宕侯雨中泛舟半塘迟沈虹石不至同用八庚二首(其一)

急雨无朝暮,篙师不敢行。

人为长夏会,天与片时晴。

洲渚烟中市,云山画里城。

几年离别绪,都向酒杯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刘仰山招同吴玉涛梁药亭家宕侯雨中泛舟半塘迟沈虹石不至同用八庚二首(其二)

曲港乘潮入,轻舟与岸平。

村童惊客语,江鹤避棋声。

柳浪家家似,荷珠叶叶并。

所思期不至,八咏且同赓。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朱玉树以画梅见贻赋谢

玉堂仙子玉髯髭,老笔能飞屈铁枝。

正是雪消明月落,罗浮山下梦醒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晤杨春州止庵于五羊翌日拜良酝之惠赋此奉谢

快瞻风度从今日,得读文章已十年。

赵尉台边怀古地,崆峒岩下早秋天。

凫飞霄汉来容易,邑有神君望俨然。

一席高谈人已醉,醇醪贻我意兼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