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评余近诗发药甚多次韵(其六)

尽卸丝鞭并席帽,全装雨笠与烟蓑。

国南秦畤坛方筑,塞北燕然石未磨。

本草书难寿炎帝,长绳系不住羲和。

回仙郎在人间世,万一飘然袖剑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完全脱下丝鞭和帽子,全身换上雨笠和蓑衣。
南方的秦国祭祀台正在修建,北方的燕然山刻石还未完成。
研究草药的书籍难以延长炎帝的寿命,也无法阻止太阳神羲和的移动。
神仙郎君仍然在人世间,万一他忽然轻盈地带着宝剑飘然而过。

注释

丝鞭:古代的一种马鞭。
席帽:一种轻便的帽子。
雨笠:防雨的斗笠。
烟蓑:披在身上的蓑衣。
秦畤坛:古代秦国祭祀天地五帝的场所。
燕然石:东汉窦宪北伐获胜后,在燕然山刻石记功。
炎帝: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之神。
羲和: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太阳女神。
回仙郎:指神仙或有仙风道骨的人。
飘然:轻盈、潇洒的样子。
袖剑:古人常把剑藏于衣袖中,象征武艺高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名为《竹溪评余近诗发药甚多次韵(其六)》。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借用自然景物和历史典故来表达个人情感与哲理的诗篇。

“尽卸丝鞭并席帽,全装雨笠与烟蓑。” 这两句通过描绘人物放下华丽的饰物,换上简朴的雨具,隐含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某种逃避或超脱情怀。

“国南秦畤坛方筑,塞北燕然石未磨。” 这两句则是通过地理环境的描写,表达一种历史的沉重和时间的流逝。其中,“国南”指的是中原地区,而“秦畤”可能指的是古代的陵墓或祭坛;“塞北”则是边塞之地,而“燕然石”则是一种未经琢磨的自然物象。这两句传达了一种对历史变迁和人事无常的感慨。

“本草书难寿炎帝,长绳系不住羲和。” 这两句诗涉及了古代神话中的人物。其中,“本草书”指的是医药书籍,“寿炎帝”可能是对传说中第一位教导农业与医学的炎黄二帝之一的敬仰;“长绳系不住羲和”则是形容时间流逝、难以把握,羲和在这里可能象征着宇宙秩序或时间本身。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知识有限的感慨。

“回仙郎在人间世,万一飘然袖剑过。” 这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的自述与自励。其中,“回仙郎”可能是诗人对自己的昵称或自喻;“万一飘然袖剑过”则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俗、洒脱人间的愿望,或者是一种准备面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勇气。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性,以及他对于生命、时间和知识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4805)

刘克庄(宋)

成就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经历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 字:潜夫
  • 号:后村
  • 籍贯:福建莆田
  • 生卒年:1187~1269

相关古诗词

竹溪评余近诗发药甚多次韵(其三)

矍铄翁徒誇被甲,玄真子自爱衣蓑。

昏花安得金篦刮,荒落犹将铁砚磨。

雄思湛深空自好,郊鸣寒苦几时和。

木鱼差异炎凉者,不鄙柴门夜夜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竹溪评余近诗发药甚多次韵(其五)

不羡上公被雉衮,宁为野老著牛蓑。

素无文思加衰竭,薄有时名合折磨。

幸老舍人工润色,逢新天子建中和。

子来犹自商歌在,旧友何须裹饭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竹溪评余近诗发药甚多次韵(其一)

辇路曾联花底辔,钓矶共著雪中蓑。

璧瑕自是难为掩,言玷谁云不可磨。

烦锦绣肠施月斧,洗筝笛耳听云和。

两翁弄此穷生活,户外浑无客屦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竹溪评余近诗发药甚多次韵(其二)

经旬积潦慵扶杖,拂晓新晴喜晒蓑。

掣电光阴难把玩,浮云富贵易消磨。

蜗牛庐只依通德,虫蠹书犹在善和。

除是鬳翁名父子,别无好事者经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