篻竹坡

半里扶疏荫石屏,青葱谁识岁寒情。

欺霜不与松争老,拂雾偏宜月共明。

紫箨暗垂丹嶂暮,翠烟斜映碧川晴。

临流似忆孤舟客,时倚江风作雨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篻竹坡上竹子的独特风貌和它们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首句“半里扶疏荫石屏”描绘了竹林的茂密与遮蔽,仿佛延伸了半里的距离,为岩石屏障披上了一层绿意。接着,“青葱谁识岁寒情”表达了竹子在严冬中依然保持生机的坚韧精神,暗示了竹子的品格与耐寒性。

“欺霜不与松争老”一句,运用拟人手法,赞扬竹子在霜雪中不显衰老,与松树相比更显年轻,突出了竹子的活力与生命力。而“拂雾偏宜月共明”则描绘了竹子在雾气中与明月相映成趣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新的氛围。

“紫箨暗垂丹嶂暮”描述了傍晚时分,竹叶在夕阳的映照下呈现出深紫色,与远处的山峦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竹林的壮丽景色。“翠烟斜映碧川晴”则描绘了晴天里,竹林的翠绿烟雾斜照在碧蓝的河面上,增添了画面的生动与层次感。

最后,“临流似忆孤舟客,时倚江风作雨声”通过想象,将竹子拟人化,似乎在河边怀念着过往的船客,每当江风吹过,竹叶摇曳,仿佛在模仿雨声,表达了一种怀旧与深情。整首诗通过对篻竹坡上竹子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竹子独特的自然美和内在的精神品质,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收录诗词(27)

释今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绕丹霞山

爱山不惜寻幽远,路绕洪崖翠色深。

隔坞听猿寒历历,带云看树昼森森。

饮溪两度探泉脉,寄影三时息石阴。

回首海螺峰顶月,何人同照住山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初入丹霞奉书雄州因呈陆孝山太守

沃州不费买山钱,创舍山阴慕昔贤。

峰影静宜新雨后,涧声寒爱暝钟边。

閒情独捲西窗幔,春兴谁寻二月天。

远寄白云师有命,殷勤直谒使君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送友

一笠随身恣远游,半岩烟雨宿丹丘。

会同雪夜来伊浦,又趁霜钟别沃州。

黯黯青山人独去,迢迢寒影水空流。

玉潭风急松声暮,满壁红霞映石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酬施仲芳

相对真堪物外知,半檐垂柳论文时。

情多逸兴陶潜韵,诗羡高怀谢朓词。

断酒喜寻莲社客,看云仍有菊花期。

石堂风动西池月,应笑匡床枕独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