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杨梅山人渭川图

不识山人面,今见山人竹。

鹅溪半幅间,渭川千亩足。

细细穿石泉,猗猗动寒绿。

望之意已凉,况当亲㩜触。

贤哉怀隐居,畴能继高躅。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对杨梅山人及其渭川图的深刻情感与赞美。诗中以“不识山人面,今见山人竹”开篇,巧妙地将读者的视线从抽象的人物转向具体的物象——竹子,暗示了山人的品格与竹子的坚韧相契合。接着,“鹅溪半幅间,渭川千亩足”运用对比手法,既描绘了画作的精妙,又暗喻了渭川竹林的广阔与丰饶,表达了对山人艺术造诣的高度赞赏。

“细细穿石泉,猗猗动寒绿”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画面的生动与自然之美,泉水穿过石头,竹叶在寒风中轻轻摇曳,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也寓意着山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深邃。最后,“望之意已凉,况当亲㩜触”表达了诗人面对如此美景时内心的平静与满足,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山人艺术作品的亲近感和敬仰之情。

“贤哉怀隐居,畴能继高躅”则直接表达了对山人品格与艺术追求的高度评价,认为其如同古代贤士一般,追求隐逸的生活方式,并且能够继承并发扬高远的艺术精神。整首诗通过对山人及其作品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与艺术的美妙融合,更传达出对高尚人格与艺术境界的深深敬意。

收录诗词(387)

释元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罗汉树

人生天地间,飘然无根蒂。

贵贱寿夭形,总被造物戏。

达者常晏如,不作包桑计。

如何閒草木,刚受人妩媚。

寒松作大夫,枯木号居士。

便有徼福人,未免斧斤至。

孤高本无心,反以名疣赘。

此树亦岁寒,婆娑立苍翠。

著子秋累累,何啻五百位。

颅圆从谁度,身紫何人赐。

问之无人说,法门入不二。

乔特不世情,与我却相类。

许我折一枝,幽窗浸缶器。

辞柯漏已空,森然遂生意。

荏苒三暑寒,傲睨万物悴。

翻思阴阳家,水木推生利。

但存节操坚,莫讶垛根异。

雁荡与天台,泉石平生志。

木上座脱洒,竹尊者风味。

何当笑相逢,同归第一义。

形式: 古风

县胥归耕

笼中无乐鸟,槛外无乐兽。

何尝费饮啄,不忘念翔骤。

子今既知此,欲拂事公袖。

不将无事眉,闲为鞭笞皱。

社瓮虽浊醪,胜醉歌楼酎。

妇馌虽糗粝,胜冷书案豆。

门前有追胥,皂衣皆我旧。

布谷鸣春深,斯言诚可复。

形式: 古风 押[宥]韵

高鼓院桃村

举头见青山,高与天齐平。

俯首鉴灵泉,派分天池清。

是中十亩园,烂若红霞蒸。

夫差昔不国,舞榭歌台倾。

风惊柳腰折,雨集蛙部鸣。

霭霭墟里烟,纷纷鸡犬声。

寂寥千载后,公来畅幽情。

手种桃千株,草架屋数楹。

厥壤宜芬芳,昭俭易落成。

子孙相追随,日夕生遐征。

公今云台仙,轻强垂百龄。

支筇歌紫芝,倚松诵黄庭。

绿阴长蟠实,白莲闯池生。

客从何方来,略不通姓名。

自云多昔人,食之能飞升。

更老上所尊,只恐蒲轮徵。

公乎笑而已,客言曾不听。

归来向人说,洞口云纵横。

形式: 古风

二虫诗

蛛螫包祸心,满腹皆素丝。

补缀曾无功,贪伤不知疲。

谁云禁网密,施设近茅茨。

旦暮待游蚋,所得亦已卑。

蝎虎誇捷巧,缘壁行跂跂。

蛜蝛青蝇辈,苦遭暗中窥。

失身在蛛网,竟日秋檐垂。

蛛犹惧蝎绐,睥睨不敢为。

蛛网既已裂,蝎命不亦危。

嗟哉复嗟哉,诚大黠小痴。

纷纷事争夺,复何异于斯。

我闵为解粘,蝎去何所知。

但令嬉饱日,莫忘倒县时。

感彼两物情,成此一篇诗。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