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牧《翁六月七日迎河东君于云间喜而有述》诗(其一)

凉波三泖路悠悠,望断云軿目眇愁。

渐觉雨风香渡口,惊闻箫管下峰头。

卷帷态自迷阳蔡,赠石身看上斗牛。

借问蓝桥今共室,何如鄂渚昔同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自然景色时的复杂情感与深沉思考。首句“凉波三泖路悠悠”以“凉波”和“悠悠”营造出一种宁静悠远的氛围,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对自然的向往。接着,“望断云軿目眇愁”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渴望与期待,同时又伴随着一丝淡淡的忧愁,这种情绪在接下来的诗句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展开。

“渐觉雨风香渡口,惊闻箫管下峰头”两句,通过细腻的感官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场景:雨后的微风带来了渡口的香气,而远处峰头传来的箫声则让人心生惊喜。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也暗含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敏感与欣赏。

“卷帷态自迷阳蔡,赠石身看上斗牛”则运用了象征手法,通过“帷”、“石”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与深邃。这里的“迷阳蔡”可能指的是迷失在复杂的情感或思想之中,而“赠石身看上斗牛”则可能寓意着诗人对某种精神追求的执着与向往。

最后,“借问蓝桥今共室,何如鄂渚昔同舟?”这两句以历史典故为依托,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相聚的期待。蓝桥与鄂渚都是古代传说中的地点,分别与牛郎织女和屈原的传说相关,这里通过这两个典故,诗人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历史与神话之中,既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也深化了主题的表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一位清代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4)

朱隗(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牧《翁六月七日迎河东君于云间喜而有述》诗(其二)

成行罗列尽鸳鸯,面药还存旧赐香。

已幸根株移北里,不须声影傍东墙。

山川谢傅携长袖,丝竹张公满后堂。

千骑上头何足羡,亲曾曳履入文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次牧《翁六月七日迎河东君于云间喜而有述》诗(其三)

绮窗朱户莫愁家,桃涧藤溪路未赊。

此夕同心吟月扇,当年倾耳听雷车。

上眉鸾镜颦成谱,五晕罗裙步起霞。

一道吴歌采莲伴,争看越女胜如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次牧《翁六月七日迎河东君于云间喜而有述》诗(其四)

吴江不识几何深,画舫螭头泊柳阴。

杂佩互投珠是意,名香对爇字为心。

师经素女盈奇态,仙号青琴足赏音。

方信蓬壶人世有,何烦餐玉饵黄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次牧《翁六月七日迎河东君于云间喜而有述》诗(其一)

天上秋期尚缪悠,先从九夏慰离愁。

垂来柳眼窥帘额,绣出花心粲枕头。

翠管双吹谐唳鹤,雕阑并倚笑牵牛。

准知宿世蓝桥侣,即在今宵谷水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