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隆上人归肇林新刹

万里新都问法还,几年杖锡遍燕关。

天空真界分三世,月度禅枝忆五山。

随处冥心祗树里,有时清梵暮涛间。

宰官欲问边臣况,赤胆犹悬鬓已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此诗由明代诗人戚继光所作,名为《送隆上人归肇林新刹》。诗中描绘了僧人隆上人远行求法的壮志与坚韧,以及其对佛法的虔诚追求。首句“万里新都问法还”,开篇即展现隆上人跋涉万里的决心与目的——寻求佛法的真谛。接着,“几年杖锡遍燕关”一句,以“杖锡”这一传统僧侣行脚的象征,形象地描述了隆上人多年来的修行之旅,足迹遍布燕山一带。

“天空真界分三世,月度禅枝忆五山”两句,运用浪漫的想象和对比手法,将天空与人间、现实与理想、过去与未来巧妙结合,表达了隆上人在修行路上对佛法深邃境界的向往与追寻。同时,通过“月度禅枝忆五山”这一细节,进一步展现了他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美景的怀念。

“随处冥心祗树里,有时清梵暮涛间”则描绘了隆上人在修行过程中的日常情景,无论身处何地,都能静心冥想,沉浸在佛法的世界中。而“有时清梵暮涛间”的描写,则更显出他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融入,体现了佛教中“法在世间,世间即法”的理念。

最后,“宰官欲问边臣况,赤胆犹悬鬓已斑”两句,以旁观者的视角,表达了对隆上人年华老去,但内心依然炽热、对佛法的追求不减的感慨。这里不仅体现了对隆上人精神世界的赞美,也暗含了对人生短暂、精神永恒的哲思。

整首诗通过对隆上人求法旅程的描绘,展现了其坚定的信仰、深邃的智慧以及对自然美的感悟,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246)

戚继光(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即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初八),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官至左都督、太子太保加少保

  • 字:元敬
  • 号:南塘
  • 籍贯:山东登州

相关古诗词

夏日同徐使君方山人避雨朝阳寺,限阳字

千山风雨忽斜阳,尊酒相逢引兴长。

使节扶摇临朔漠,仙槎缥缈接天潢。

双钩夜卜南金气,一榻睛分祗树凉。

短发如今看渐改,几回飞梦在沧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夜止朝阳寺分韵(其一)赠徐使君,得时字

日暮雨初歇,空林暑气迟。

连城逢白璧,并辔向清时。

兴傍骚坛远,才看宪府奇。

愿言各努力,绝代一相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夜止朝阳寺分韵(其二)赠方山人,得君字

南北征尘里,艰危独共君。

壮心悬白日,侠气薄青云。

并榻时听雨,衔杯夜论文。

十年交好意,今古挹清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中秋即席呈中丞杨公

十载观潮坐江阁,北来三见塞鸿归。

愁颜尽是封疆色,短发频惊心事违。

沧海涛生珠竞泛,蓝田烟敛玉双飞。

他时此会燕然上,醉指龙光倚翠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