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山道中见插秧者但少蓄水午渡淮河至息县雷雨俄作三日阻宿漫记其事

我行淮水滨,赤日正停午。

农事喧近村,炎氛转林莽。

插秧夏已深,气候异南土。

少妇乃力田,老翁纷击鼓。

决渠清泚遥,荷锄复举戽。

田高半拆龟,塘小几涸鲋。

斜阳隐闻雷,一雨忻入莫。

人方慰有年,予亦藉袪暑。

信宿阴云垂,沟涨成溆浦。

安知羁旅愁,但烦尔地主。

佳邑自息名,封圻尚连楚。

淹留天如何,高歌更怀古。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诗人戴鱀在淮河边的一次旅行途中所见的农村景象,以及对当地农事活动的细腻观察和感受。

诗的开篇“我行淮水滨,赤日正停午”,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诗人行走在淮河边的情景,正值烈日当空的正午时分。接着,“农事喧近村,炎氛转林莽”描绘了村庄附近繁忙的农事活动,以及炎热的空气在茂密的树林中弥漫的景象。通过“插秧夏已深,气候异南土”一句,点明了季节与地域的特点,夏季已深,但这里的气候与南方有所不同。

“少妇乃力田,老翁纷击鼓”展现了农忙时节男女老少共同参与劳动的场景,妇女们在田间劳作,老人们则击鼓指挥,场面热闹而有序。接下来,“决渠清泚遥,荷锄复举戽”描述了农民们利用渠道引水灌溉农田的场景,他们手持锄头和戽斗,辛勤工作。通过“田高半拆龟,塘小几涸鲋”两句,诗人形象地描绘了干旱的景象,田地因缺水而裂开,池塘几乎干涸。

“斜阳隐闻雷,一雨忻入莫”描绘了傍晚时分,乌云密布,雷声隐隐,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降雨。这一场及时的雨水让诗人感到欣喜,也给农民带来了希望。“人方慰有年,予亦藉袪暑”表达了诗人对农民丰收的欣慰,同时也借这次经历消暑解热。

最后,“信宿阴云垂,沟涨成溆浦。安知羁旅愁,但烦尔地主”写出了连续几天阴雨连绵,沟渠积水成湖的情景,诗人暂时忘却了旅途中的忧愁,对当地主人表示感谢。通过“佳邑自息名,封圻尚连楚。淹留天如何,高歌更怀古”几句,诗人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赞美,以及对历史的追忆和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农村生活和自然景象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同时,诗中蕴含着对历史文化的思考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收录诗词(38)

戴鱀(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息县阻雨二日方趋真阳十一日达汝宁道中低下处便成巨浸肩舆渡水得十二韵纪所见

酷暑如吏苛,驱除雨之德。

凉气幸有馀,暂霁见山色。

拂衣晨出门,悬知埃氛释。

得失理莫齐,淖泞乃行恻。

望望还欲晴,中夜转萧瑟。

淮汝增浊波,良畴颇冲射。

乃知周道旁,倏忽成陂泽。

泻涧鸣急湍,坏桥惊转石。

老农聚室愁,下处害秋穑。

因思圣王理,勤民事沟洫。

百川各有归,万井安利食。

云胡遂人亡,经画固无策。

我生一何愚,奔走空役役。

索途屡仓皇,即事聊太息。

形式: 古风

龙洞

侧身上高冈,俯视寒水碧。

连峰截浮云,有洞呀石壁。

林疏澹晨光,却立屡回策。

仆夫指顾予,云兹龙所宅。

喧阗万壑趋,溟滓入地脉。

潜流逗前山,波翻洪涛拆。

含弘恣虚受,惨澹惧幽塞。

焉知泛滥虞,应识神明力。

临河结长思,知是禹遗迹。

融奇自乾坤,通气实山泽。

崖倾古木樛,路绝阴雾积。

苍茫问征途,旌旆照日色。

茅庐隔尘沙,微泉注阡陌。

远怜朱夏时,旱甚千里赤。

灵物岂无意,云雨竟莫测。

欲往不可得,临风一叹息。

形式: 古风

荥泽渡河

大河走中原,神物难名状。

混混自古今,朝宗只东放。

烈风况不休,日夜波荡漾。

泾渭畴能分,砥柱翻激壮。

并吞众流尽,势若争伯王。

有时失堤防,涯涘安可量。

荥泽行问津,张帆日初上。

俄惊山半摧,仍喜沙平涨。

忆昨渡九江,奔澜未应让。

候人鼓角喧,北首瞻太行。

形式: 古风 押[漾]韵

秋旱雩祷仲月五日云雷垂垂微雨即霁有感二十韵

秋旱走群望,炎蒸逼周庐。

万心郁胥焚,伐鼓纷朝雩。

中宵云物改,轻雷殷城隅。

晨风碧海立,簸荡腾天吴。

商声入庭树,朔气传郊墟。

垂垂玄阴合,洒洒鸣槛疏。

新凉稍快意,一雨甘所须。

狼籍见黍秫,欢呼剧童愚。

终然涸沟浍,忽已明桑榆。

遂令黄道间,骄行三足乌。

祝融侵轶后,风伯刑诛逋。

卤汐变清泚,分流决污渠。

农事竞涓滴,神功谅荒芜。

直恐藿食病,岂得糟床濡。

明明精诚聚,上帝仍高居。

四时孰回斡,九关多睢盱。

感叹激衷懦,即事思良图。

行水有蓄泄,作俑将罪湖。

堤防哲人计,馀润还膏腴。

吾歌自永夕,执热谁能除。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