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丑秋九日侍御张凤村北上联舟至长兴久滞风雨时凤村有上恤灾之议诗呈同寅诸君(其二)

雨脚如麻苦不休,间于晴色又方舟。

市沽小动苕溪酌,时节难孤九月秋。

四海赓歌尧复见,一方鱼鳖禹堪忧。

衰迟便续归来赋,已落庐山第二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连绵不断的秋雨,与友人乘舟前往长兴的情景。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也蕴含着对社会事务的关注和对历史人物的追思。

首句“雨脚如麻苦不休”,形象地展现了秋雨连绵不断,仿佛无数细线交织在一起,给人以沉重压抑之感。接着,“间于晴色又方舟”一句,巧妙地将雨天与晴天对比,虽有短暂的晴朗,但诗人仍需乘舟前行,暗示旅途的艰辛与不可预测性。

“市沽小动苕溪酌”描绘了在市集购买酒水,与友人在苕溪边饮酒畅谈的场景,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在困境中寻求慰藉的心态。“时节难孤九月秋”则表达了对季节更迭的感慨,九月的秋天本是收获的季节,但在连绵的风雨中,这份喜悦似乎难以独享。

接下来,“四海赓歌尧复见,一方鱼鳖禹堪忧”两句,借古代帝王尧和禹的故事,表达了对国家治理和社会安定的深切关注。诗人认为,在当前的风雨之中,应当像古代贤君那样,关注民生疾苦,尤其是灾区人民的福祉。

最后,“衰迟便续归来赋,已落庐山第二筹”表明诗人虽然年事已高,但仍愿意继续创作,表达自己的心声。同时,通过“庐山第二筹”的比喻,暗示自己在创作上的追求与成就,虽不及前人,但仍尽力而为。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与社会挑战时的坚韧与乐观,也体现了他对历史、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思考与关怀。

收录诗词(572)

区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胡郡曹入京

三峰送眼北辰高,健马长驱不惮劳。

万国会同皆玉帛,一时宾从几贤豪。

行冲雁阵离江介,回听莺声出柳梢。

奏最天门谁第一,郡人惟恐失功曹。

形式: 七言律诗

送刘别驾应朝

救荒无策愧专城,报政重劳入帝京。

千里物情回照烛,百年公论籍分明。

官河缭绕孤帆远,皇路清平别驾轻。

从此陟明君不忝,已曾三载著贤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神符岩

白头未尽登临兴,最爱神符远俗埃。

松石转阴移客坐,山花含笑傍人开。

一行白鹭云间绕,两袖青风天上来。

王霸古今浑瞬息,等闲寻乐重衔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会试下第(其一)

未将环佩玉阶鸣,回首乡关计旧程。

宝剑尚存光焰气,酒杯难尽别离情。

数茎白发惊吟苦,一路青春作伴行。

最是月明清夜永,相思愁重梦难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