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听泉听雨不须悲,声本无情我自痴。
梦觉不同均是梦,寂然妙在不闻时。
这首宋朝诗人徐瑞所作的《听雨》诗,以听雨为题,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世事的深刻感悟。
首句“听泉听雨不须悲”,诗人开篇即点明听雨并非哀伤之事,而是自然之音,无需为此感到悲伤。接着“声本无情我自痴”一句,诗人自问自答,指出声音本身并无情感,而自己却因听雨而陷入痴情,流露出一种自我反思的情感状态。
“梦觉不同均是梦”一句,诗人将听雨与梦境相提并论,强调了两者之间的相似性,无论是真实的雨声还是梦境中的景象,都只是短暂的存在,最终都将归于虚无。最后,“寂然妙在不闻时”则揭示了听雨的真谛在于“不闻”,即在寂静中体味雨声的美妙,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声音上。这不仅是一种对自然之美的领悟,更是一种超脱世俗、寻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的体现。
整首诗通过听雨这一日常现象,探讨了人生、梦境与现实的关系,以及在喧嚣世界中寻找心灵平静的重要性,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哲学思考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不详
南宋度宗咸淳间应进士举,不第。祖父云岩、叔祖东绿皆善诗,叔父洁山居士,弟可玉、宗玉,从弟楚玉、兰玉皆有文才,次第任散官。所著则《松巢漫稿》,卒年七十一。吴存挽之曰:“善人已矣,空留千百年番水之名;后世知之,当在数十卷松巢之稿!”其见重于当时如此。后许竹南《有怀》诗云:“江北江南老弟昆,三生文会几评论。蚤知倾盖头俱白,悔不连床话共温。洲没草枯芳士歇,巢倾鹤去故枝存。至今惟有湾头月,照我溪南水竹村。”
活火枯樵煮露芽,瓢盂颠倒岸乌纱。
君诗味永加严苦,可恨山中客未嘉。
梁间客燕一采芑,韝上饥鹰肉不肥。
爱杀前溪双属玉,羽毛如雪背人飞。
坡翁尚感黄柑意,杜老深知菜把恩。
此意世间寥落久,自哦诗句绕荒园。
爱山日凭西楼角,听雨长来破寺中。
可恨无人同此味,绕檐疏竹鸟呼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