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上杂诗四首(其三)

使者治堤久未还,东南波浪海云閒。

只愁天上桃花水,浸失淮南桂树山。

任土司䢉操户版,薄征都尉且河关。

勤忧中泽须良吏,又待霓旌问里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治理黄河堤防官员的深切关怀与期待。诗人以“使者治堤久未还”开篇,表达了对治理黄河堤防官员长时间未能归来的忧虑和思念。接着,“东南波浪海云闲”一句,通过描绘黄河下游波涛汹涌、云海辽阔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壮阔而又略带孤独的氛围,暗示治理工作的艰难与遥远。

“只愁天上桃花水,浸失淮南桂树山”两句,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象征手法,将治理黄河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桃花水象征着黄河泛滥的洪水,而淮南的桂树山则代表了需要保护的地区。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洪水可能淹没土地、破坏自然景观的担忧,同时也隐含了对治理工作成功的渴望。

“任土司筦操户版,薄征都尉且河关”两句,进一步揭示了治理黄河堤防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这里提到的“任土司筦操户版”指的是地方官员负责管理土地和户籍,而“薄征都尉且河关”则表明在治理黄河的同时,还需要兼顾其他地区的税收和军事事务。这两句体现了治理黄河堤防不仅是一项技术挑战,更是一场涉及多方面协调与平衡的社会工程。

最后,“勤忧中泽须良吏,又待霓旌问里阛”两句表达了对优秀治理者的期待和对后续治理工作的关注。诗人认为治理黄河堤防需要的是能深入基层、关心民众疾苦的良吏,同时期待朝廷能够再次派遣使者来视察治理成果,确保治理工作的持续有效进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治理黄河堤防这一重大社会工程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国家治理的高度责任感和对人民福祉的深切关怀,同时也反映了清代社会对于水利建设的重视与期待。

收录诗词(741)

姚鼐(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 字:姬传
  • 籍贯:安徽桐城
  • 生卒年:nài)(1731~1815

相关古诗词

河上杂诗四首(其四)

南登楚岸出枫林,回首天边万里心。

日月空濛探海窟,鱼龙缥缈踏春阴。

故人京洛思朝夕,鸥鸟沧波自古今。

河上近连江上路,苍苍千嶂碧烟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戏赠山阴陶生

凛立尘中面渥丹,自言《鸿宝》受刘安。

贫无素业弹长铗,行入朱门著小冠。

候日竟知中景再,谈天始识九州宽。

东方惜未遭时会,便作苏张未是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戏赠宏夫兄

昂藏七尺气纵横,箧内中宵宝剑鸣。

屠市故人从偶语,屏风侍史不知名。

鬓华揽镜增霜雪,胸智探囊有甲兵。

仍作弃繻关内客,西风吹短曼胡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戏赠鄞章生

山泽歌讴自负薪,谁招跌宕入京尘。

翘身曳步惊风止,蹙齃魋颜拟圣人。

扪虱九流随俯仰,雕龙万古会精神。

若教一与貂蝉列,便作当时折槛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