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镃的作品,通过对前一天杨伯虎拜访时的情景进行回味和描绘。开篇“领取无多话,频年顿不疏”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交情虽短,但彼此之间的话题却很多,时间虽然短暂但交流并不隔阂。这两句也设置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基调。
接着,“幽寻尘土外,高韵笑谈馀”则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聚时的情景,他们或许在一个幽静的地方寻找超脱世俗的乐趣,共同分享着高雅的笑语和闲谈。这里“幽寻”两字给人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而“高韵笑谈馀”则传达了一种高品位、高层次的交流。
诗人随后写道:“既悟蕉中鹿,宁求木上鱼。”这两句引用了古代神话故事中的意象,比喻自己已经领悟到一些超凡脱俗的真理,不再追求世间的浮华和功名。这里的“蕉中鹿”和“木上鱼”都是比喻超然物外、难以企及的东西,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超越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最后,“论诗能避暑,此意复谁如。”这两句则是说通过谈论诗歌,可以使人忘记炎热的夏日,这种心旨也许只有志同道合的人才能理解。在这里,诗歌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精神寄托,一种超越现实苦闷的心灵慰藉。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友人拜访的回忆和对诗歌价值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对高洁情操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