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其二)重阳

对金商暮节,此时客、意难忘。

正卉木凋零,蛩螀韵切,宾雁南翔。

东篱有黄蕊绽,是幽人、最爱折浮觞。

须信凌霜可赏,任他落帽清狂。茫茫。

去国三年,行万里、过重阳。

奈眷恋庭闱,矜怜幼稚,堕泪回肠。

凭栏处空引领,望江南、不见转凄凉。

羁旅登高易感,况于留滞殊方。

形式: 词牌: 木兰花慢

翻译

在金色秋季的傍晚,客人心中难以忘怀。
正值花草凋零,蟋蟀和蝉鸣声交织,大雁向南飞去。
东篱笆边菊花盛开,那是隐士最喜爱的,折下酒杯畅饮。
确信即使在严寒中也能欣赏,任由自己醉态潇洒。
离家已三年,行走万里,又逢重阳节。
无奈思念家乡,牵挂幼小,内心悲痛欲绝。
倚着栏杆远眺,遥望江南,却只见凄凉。
在外游子登高易生感慨,更何况滞留异乡。

注释

金商:秋季。
意难忘:心中难以忘怀。
卉木凋零:花草凋谢。
蛩螀:蟋蟀和蝉。
宾雁:大雁。
黄蕊:黄色的菊花花蕊。
幽人:隐士。
凌霜:冒着霜冻。
落帽:古代重阳节习俗,饮酒后脱帽以示欢畅。
去国:离开国家。
眷恋:深切怀念。
庭闱:家庭,庭院。
幼稚:幼小的孩子。
羁旅:在外漂泊。
登高:登楼或登山以寓思乡之情。

鉴赏

这首宋词《木兰花慢·其二》是宋代文人洪皓所作,以重阳节为背景,表达了作者远离家乡、羁旅在外的深深思乡之情。开篇"对金商暮节,此时客、意难忘",点明了时间与身份,显示出节日氛围中的孤独和难以忘怀的思乡之情。

接着,词人通过描绘秋景,如"卉木凋零,蛩螀韵切,宾雁南翔",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气氛,寓言自己如同南飞的大雁,渴望回归故乡。"东篱有黄蕊绽",借陶渊明的典故,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自己身处异乡的无奈。

"须信凌霜可赏,任他落帽清狂",表现出词人虽身处逆境,但仍保持豪放不羁的态度,即使在异乡也要欣赏秋天的美景,即使像晋人孟嘉那样因风吹落帽子而显得洒脱。

下片转入抒发个人情感,"去国三年,行万里、过重阳",直接道出离家之久和旅途之艰辛,"奈眷恋庭闱,矜怜幼稚,堕泪回肠",表达了对家人的深深思念和牵挂,尤其是对年幼子女的疼爱。

最后,词人倚栏远眺,"望江南、不见转凄凉",进一步强化了思乡之情,"羁旅登高易感,况于留滞殊方",总结全词,强调了在外漂泊的游子更容易在重阳这样的节日里引发深深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重阳节为引,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和深情的内心独白,展现了洪皓在异乡的孤独、思乡以及坚韧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154)

洪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徽宗政和五年(1115)进士。历台州宁海主簿,秀州录事参军。宋代词人

  • 字:光弼
  • 生卒年:1088~1155

相关古诗词

江梅引/江城梅花引(其二)访寒梅

春还消息访寒梅。赏初开。梦吟来。

映雪衔霜、清绝绕风台。

可怕长洲桃李妒,度香远,惊愁眼,欲媚谁。

曾动诗兴笑冷蕊。效少陵,惭下里。万株连绮。

叹金谷、人坠莺飞。引领罗浮、翠羽幻青衣。

月下花神言极丽,且同醉,休先愁,玉笛吹。

形式: 词牌: 江城梅花引

江梅引/江城梅花引(其三)怜落梅

重闺佳丽最怜梅。牖春开。学妆来。

争粉翻光、何遽落梳台。

笑坐雕鞍歌古曲,催玉柱,金卮满,劝阿谁。

贪为结子藏暗蕊。敛蛾眉,隔千里。旧时罗绮。

已零散、沈谢双飞。不见娇姿、真悔著单衣。

若作和羹休讶晚,堕烟雨,任春风,片片吹。

形式: 词牌: 江城梅花引

江梅引四首(其四)□□□

去年湖上雪欺梅。片云开。月飞来。

雪月光中、无处认楼台。

今岁梅开依旧雪,人如月,对花笑,还有谁。

一枝两枝三四蕊。想西湖,今帝里。彩笺烂绮。

孤山外、目断云飞。坐久花寒、香露湿人衣。

谁作叫云横短玉,三弄彻,对东风,和泪吹。

形式: 词牌: 江城梅花引

江梅引四首(其一)忆江梅

天涯除馆忆江梅。几枝开。使南来。

还带馀杭、春信到燕台。

准拟寒英聊慰远,隔山水,应销落,赴诉谁。

空恁遐想笑摘蕊。断回肠,思故里。漫弹绿绮。

引三弄、不觉魂飞。更听胡笳、哀怨泪沾衣。

乱插繁花须异日,待孤讽,怕东风,一夜吹。

形式: 词牌: 江城梅花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