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

中古风俗醇,田野多贤人。

沮溺识孔丘,渔父辞伍员。

后世多薄俗,往往妖孽作。

小则为胜广,大则为莽卓。

物坏虫生之,俗坏奸生之。

古道日已远,呜呼其可悲。

形式: 古风

翻译

古代风气淳朴,乡间多有贤德之人。
沮溺能辨识孔丘,渔夫拒绝了伍员的邀请。
后世风气日益轻浮,常有怪异之事发生。
小人物变为暴君如胜广,大人物堕落如王莽董卓。
事物败坏,虫害滋生;风气败坏,奸邪丛生。
古人的道德风尚日渐远离,唉,真是令人悲叹。

注释

风俗:社会风气。
贤人:品德高尚的人。
沮溺:春秋时期隐士。
孔丘:孔子,儒家创始人。
渔父:渔夫,隐士。
伍员:伍子胥,楚国忠臣。
薄俗:轻浮、浅薄的风气。
妖孽:指不正常或邪恶的事物。
胜广:战国时赵国将领,残暴。
莽卓:王莽和董卓,皆为篡位者。
虫生:比喻事物败坏后产生的问题。
奸生:奸邪之事滋生。
古道:古代的道德准则。
日已远:日渐远离。
可悲:令人悲伤。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中古时期淳朴民风的怀念和对后世世风日下的感慨。首句“中古风俗醇”直接点出古代社会风气的淳厚,接着通过沮溺(两位隐士)与孔丘、渔父与伍员的典故,展现了那个时代贤人与智者的和谐共处。然而,诗人指出后世风气变化,人们道德沦丧,出现了像胜广、莽卓这样的权奸恶霸,社会风气如同物品损坏引来虫害,人心不古则催生奸佞。最后,诗人发出“古道日已远”的感叹,表达了对淳朴美德渐行渐远的深深忧虑和悲哀之情。整体上,这首诗以历史对比的方式,寓言般地揭示了道德风气对于社会兴衰的重要性。

收录诗词(896)

姜特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年至一一九二年左右]。生年不详,卒于宋光宗绍熙中。以父恩补承信郎。淳熙中,(公元一一八一年左右)累迁福建兵马副都监;擒海贼姜大獠。赵汝愚荐于朝,召见,献诗百篇。除阁门舍人,充太子宫左右春坊。太子即位,除知阁门事。恃恩纵恣,遂夺职。帝颇念旧,复除浙东马步军副总管。宁宗时,官终庆远军节度使。特立工于诗,意境超旷。作有《梅山稿》六卷,续稿十五卷,《直斋书录解题》行于世

  • 字:邦杰
  • 籍贯:浙江丽水

相关古诗词

为通州守赋绿漪亭二首(其一)

亭占佳名淮海东,六丁拥上水仙宫。

檐牙帘额烟霏里,人语歌声荷气中。

酒盏吸残千斛月,钓竿掷下一丝风。

使君清德真如水,潭影人心尽日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云山

茫茫几云山,中有万古人。

人间有生死,出没如浮云。

山云有销歇,世人无断绝。

所以西方尊,不言生与灭。

形式: 古风

双林益老养直之后入都见朝贵觅诗

正平有诗孙,苏氏代不乏。

来传大士印,去说宰官法。

霜令方清高,行色待明发。

蚤赋归来篇,莫负碧云合。

形式: 古风

方叔每岁一相访送行

耐久交情岁月深,今朝何事返家林。

北鸿西燕一年别,流水高山千古心。

何日从公歌旧曲,无人伴我赋清吟。

若为云气从东野,应绕刘岩紫翠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