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愤四首(其四)

四载即五十,无闻了可知。

身有俯仰责,书无毫发裨。

痴犹未能弃,嗜若可疗饥。

彼哉一何智,莫或效我为。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四年已过去,五十岁的光阴,无声无息地流逝。
人生的起伏责任重大,读书却无法带来丝毫实际帮助。
愚痴的习性难以舍弃,但至少能像填饱肚子一样满足嗜好。
他多么聪明啊,无人能效仿我的行为。

注释

四载:四年。
无闻:无声无息。
了:完毕,结束。
可知:可知晓。
身:人生。
俯仰:人生的起伏。
责:责任。
毫发:丝毫。
裨:帮助。
痴:愚痴。
弃:舍弃。
嗜:嗜好。
疗:满足。
彼哉:他啊。
一何:多么。
智:聪明。
莫:无人。
效:效仿。
我为:我的行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汪炎昶的作品,名为《读书感愤四首(其四)》。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个人生命价值和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充满了深刻的情感。

"四载即五十,无闻了可知。身有俯仰责,书无毫发裨。"

这两句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个人的无声努力的感慨。四十岁在古代被视为人生一个重要的节点,诗人反思自己至今未曾闻名,同时也强调了自己的身体劳作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关系——虽然外界没有看到他任何成就,但他的内心却有着不懈怠的自我要求。

"痴犹未能弃,嗜若可疗饥。"

这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于书籍知识的执迷和渴望。他将自己对书的热爱比喻为一种无法戒掉的嗜好,同时也是一种可以缓解精神饥饿的手段。

"彼哉一何智,莫或效我为。"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于他人的智慧和自己的行为做出了反思。他质疑外界对智慧的理解,同时也表达了不希望他人模仿自己这种执着于书籍知识却未获社会认可的生活态度。

总体来说,这首诗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对于个人价值实现的渴望,以及在书籍知识与现实社会之间所陷入的困惑。

收录诗词(197)

汪炎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读书感愤四首(其三)

痴尝泥编简,谓世无难为。

家国共条贯,圣贤类我欺。

鬓彩斑断雨,灯影清凉飔。

吾道适自尔,贫贱岂所期。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读书感愤四首(其二)

孔道贵平治,藜羹厄于陈。

回也得其术,回也亦最贫。

微言坠编简,又以诒我人。

徒能相困悴,未能泽斯民。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读书感愤四首(其一)

广厦或不足,陋巷乃有馀。

毫牟惴螫手,脔嘬疑灾肤。

华裾制大布,盛馔庖荒蔬。

先圣遗礼法,甚能闲腐儒。

形式: 古风

寄山臞滕主簿

臞仙非臞惟少肥,风骨耸峭无妍姿。

有口不餐世上味,颇黎琢碗盛珠玑。

手挼脚踏思烂熳,笔头芳香撷江蓠。

出古彝鼎或莫识,欲为平淡愈崛奇。

论攒众口每如此,近日始读阅古诗。

瘦劲老硬铁诘曲,龃龉不棘险不巇。

此天与才未易学,太白吻喉贺肝脾。

我喜欲绝彼乃怪,颈被惊缩牢如龟。

深閟龙宫足瑰诡,犀燃惜仅一二窥。

咏歌盛功代有作,吉甫宗元愈奚斯。

铿轰炳耀震宇宙,荡涤万世清风吹。

先生笔力妙如许,模云绘月岂所宜。

何不飞霞缀为佩,驷以玉虬翼两螭。

直从昆崙阆风苑,横绝四海窥荒维。

左拔太华取巉绝,右抉星宿分芒辉。

一跳突入东壁府,涤砚倒泻银河漪。

咀盘嚼诰继雅颂,音被箫韶记之夔。

与仪鸾凤舞百兽,垂亿万载无穷期。

夜梦群仙领此语,曰不如此材无施。

先生首涂定何日,愿执鞭弭长相随。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