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一幅清晨越山的宁静画卷。首句“曙光晴散越王台”,以曙光初照,晴空万里,映照在越王台上,为整幅画面铺垫了明亮而清新的基调。接着,“万壑千岩锦绣开”,将山川之美比作锦绣,生动展现了山峦起伏,色彩斑斓的壮丽景象。
“攲枕僧钟云外落,卷帘渔唱镜中来”两句,运用听觉与视觉相结合的手法,描绘了山间僧人敲钟的声音仿佛从云端落下,渔夫的歌声则如同倒映在清澈水面中的乐章,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也暗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树藏茅屋鸡声断,露湿松巢鹤梦回”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意境。鸡鸣声断,意味着天色已明,而鹤梦回则象征着自然界的生灵在晨光中苏醒,与外界和谐共处。同时,通过“树藏茅屋”的描绘,诗人巧妙地将居住之所融入自然之中,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最后,“安得画图分隙地,移家仍住小蓬莱”表达了诗人希望拥有一个与世隔绝、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空间的愿望。“小蓬莱”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仙岛,此处借指理想的避世之地,体现了诗人对远离尘嚣、追求心灵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清晨越山的宁静之美,以及诗人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一首富有哲思与情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