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荒沟流水秋萧瑟,老柳当门。门掩黄昏。

手掐花梢月有痕。鹅笙暖炙金银字,隔院歌颦。

不驻行云。凄断巫山梦里人。

形式: 词牌: 采桑子

鉴赏

这首《采桑子》由清代词人陈匪石所作,描绘了一幅秋日荒沟的凄美画面。词中运用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色与人物情感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深沉而略带哀愁的艺术氛围。

“荒沟流水秋萧瑟”,开篇即以“荒沟”、“秋”、“萧瑟”三个词组,勾勒出一幅秋日荒凉的景象,流水潺潺,却带着一丝冷寂和悲凉。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也是词人内心情感的投射,暗示着一种孤独与寂寞的情绪。

“老柳当门。门掩黄昏。”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氛围。老柳树矗立在门前,仿佛见证了岁月的更迭,而“门掩黄昏”则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这一句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强化了时间感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手掐花梢月有痕”,词人通过细微的动作——“掐花梢”,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留恋,同时,“月有痕”则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记忆的痕迹,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

“鹅笙暖炙金银字,隔院歌颦。”这里使用了对比的手法,鹅笙的温暖与金银字的贵重,与隔院传来的歌声形成鲜明对比,既表现了物质世界的奢华,也反衬出情感世界的空虚与寂寞。歌颦,即歌声中的愁苦表情,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的层次。

“不驻行云。凄断巫山梦里人。”最后两句表达了对美好事物难以长久的感慨,以及对远方或已逝去之人的思念。行云象征着飘忽不定、难以捉摸的事物,而“巫山梦里人”则暗指遥远的思念对象,整个句子充满了对生命短暂和情感难以实现的哀叹。

综上所述,《采桑子》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词人对自然、时间、情感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这首词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值得细细品味。

收录诗词(258)

陈匪石(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倾杯.市楼会客,约为长短句

璧月帘虚,箭波帆远,平居画阁愁独。

胜友乍集,广席夜设,落九天珠玉。

东风十里金陵路,每隔江闻曲。

庭花梦里,清籁引、约略琵琶场屋。

暗触樽前百感,畹兰芳近,何处汀洲绿。

尽倦客归来,闲情分付,与涛松烟竹。

徵角重翻,河山无恙,脉脉凭高目。翳明烛。

期百五、好春看足。

形式: 词牌: 倾杯乐

还京乐

画帘卷,匝地残红废绿初过雨。

问燕莺何事,竞将百五。韶光分付。愿梦云长驻。

梨花弄色杨枝舞。怅望里还是,泪满天涯歧路。

被流尘阻。甚银河、清浅来时,佩玉珊珊,留枕漫赋。

千金换得春宵,劝春归、怕听啼宇。

渺予怀、当载榼寻芳,援琴按谱。

几簇幽兰发,空山相慰迟暮。

形式: 词牌: 还京乐

瑞龙吟

城西路。依样瘦马冲泥,暗莺藏树。

嬉春何必西湖,画桥卧柳,寻诗胜处。偶迥伫。

归燕乍飞仍止,旧时堂户。

花开总惜分阴,夜深惯听,通明俊语。催度。

番番风信,翠兰初浣,青蘋能舞。

偏是镜中,星星双鬓非故。如山浪白,高咏横江句。

空凝想、宫袍灿锦,凌波仙步。扇海长虹去。

借人酒盏,权消恨绪。盈耳歌金缕。

乡梦里、今朝龙潭烟雨。费君健笔,擘云成絮。

形式: 词牌: 瑞龙吟

换巢鸾凤.送疚斋翁之广州

红药阶翻。正衔泥燕老,照水鹃残。

晓烟新候火,夜月旧家山。重门天许闭春寒。

问谁雨、消茶余酒阑。平生感,渐揽镜、鬓霜愁看。

花满。归缓缓。多事海风,吹梦天涯远。

故国乌衣,帝乡玄圃,沾泪征衫休浣。

心共罗浮蝶悠飏,望京应费登楼眼。

琵琶声,座中人、一饷肠断。

形式: 词牌: 换巢鸾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