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边连宝的《秋日杂诗(其二)》描绘了秋天中两种植物——兰花和菊花的形象。"袅袅风中兰,鲜鲜霜里菊",通过"袅袅"和"鲜鲜"两个形容词,展现出兰花在微风中摇曳的柔美和菊花在霜寒中鲜艳的色彩,展现了秋日的生机。
"过期即雕残,非候不茂育",诗人强调了自然规律,兰花和菊花都有其生长的期限,一旦错过季节就会凋零,寓意着生命的短暂和时令的重要性。
"枯菀故有时,春秋各自足",进一步阐述了万物皆有其生长和衰败的周期,每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价值。
"独彼枯树株,一世少煦燠",诗人将枯树与前文的兰花和菊花形成对比,枯树缺乏温暖,一生难以恢复生机,暗示了生命的无常和命运的不公。
"雨露朝不濡,鸟雀夜不宿",枯树得不到滋养,连鸟雀也不愿栖息,形象地描绘了其荒凉景象。
"百孔与千创,蝼蚁穴其腹",枯树的躯干布满孔洞,如同被蝼蚁侵蚀,象征着生命的衰败和破败。
最后两句"那更生稊华,已矣休妄瞩",诗人感慨万分,认识到枯树无法再生繁华,劝诫人们不要对无望的事物抱有过高的期待,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深刻理解。整首诗寓言性强,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