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赵良淳三首(其二)

忠定扶神鼎,安邦不顾身。

曾孙能致命,属籍岂无人。

归骨番江上,招魂霅水滨。

死生均此念,老病泣遗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忠诚坚定的他守护着国家的神器,为了安定国家不顾个人安危。
他的后代有能力完成使命,难道户籍中就没有能人吗?
尸骨将回归番江,魂魄在霅水边呼唤招引。
无论生死,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老病交加的他为遗民哭泣。

注释

忠定:忠诚坚定。
扶:扶持。
神鼎:象征国家的重要物品。
安邦:安定国家。
不顾身:不考虑自身安全。
曾孙:后代子孙。
致命:完成重要使命。
属籍:户籍,指有才能的人。
岂:难道。
归骨:尸骨回归。
番江:地名,可能指某个河流。
招魂:呼唤灵魂。
霅水滨:霅水边,霅可能也是地名。
死生:生死。
均:都。
遗民:流离失所的民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存为悼念赵良淳而作,表达了对赵良淳忠诚无私、以身许国的敬仰以及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的深深忧虑。"忠定扶神鼎"赞扬了赵良淳的忠诚如同支撑国家的神鼎,"安邦不顾身"体现了他为国家安定而不惜个人生死的决心。"曾孙能致命"暗示后人会继承他的遗志,"属籍岂无人"则表达了对人才的期待,即使在危难之时也不乏有志之士。

"归骨番江上"寄托了对赵良淳魂归异乡的哀思,"招魂霅水滨"则是对亡者的深切怀念,霅水边的招魂之举,更显悲凉。最后两句"死生均此念,老病泣遗民"揭示了诗人对赵良淳深沉的哀悼,以及对百姓在战乱中老病交加的同情,流露出对时局的无奈与悲愤。

整体而言,这是一首情感深沉、意境悲壮的挽诗,展现了诗人对故人的崇敬和对时局的感慨。

收录诗词(5)

陈存(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挽赵良淳三首(其一)

日惨天无色,城危岁迫除。

孤忠元自许,一死不知馀。

束衽全遗体,呼儿受诀书。

登陴才信宿,肠断正愁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云连京国深。

形式:

天圣间入参大政复寄题二章(其二)

山好曾留句,城高复创亭。

登临千万境,谁与画为屏。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