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天.同游南谷,云林妹先返,怅然赋此

倚楼目送人归去。望不尽、杏花深处。

香车转过山前路。苦被垂杨遮住。

方七日、唱予和汝。匆匆返、去而不顾。

虽云小别愁难诉。彼此相思情互。

形式: 词牌: 杏花天

鉴赏

这首《杏花天》描绘了诗人与妹妹一同游览南谷后,妹妹先行返回,诗人独自倚楼远望,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的情景。词中运用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离别后的孤独与相思。

“倚楼目送人归去”,开篇即点明了诗人站在楼上,目送妹妹离去的情景,表达了对妹妹离去的不舍与留恋。“望不尽、杏花深处”,通过远处杏花盛开的景象,不仅渲染了春日的美丽,也暗示了离别的哀愁。“香车转过山前路”,描绘了妹妹乘坐的香车在山路上缓缓前行,渐行渐远的画面,进一步强化了离别的氛围。“苦被垂杨遮住”,垂柳的枝条遮挡了视线,象征着离别时的无奈与遗憾。

“方七日、唱予和汝”,意味着分别的时间不长,但已经感到相思之苦,表达了短暂相聚后的深切思念。“匆匆返、去而不顾”,描述了妹妹匆忙返回的情景,似乎没有回头再看一眼,增加了离别的伤感。“虽云小别愁难诉,彼此相思情互”,即使只是短暂的分别,心中的愁绪却难以言表,体现了深沉的相思之情。

整首词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离别后的思念与哀愁,以及对相聚时光的珍惜与怀念。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和人物情感的细腻刻画,营造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之美,让人感受到离别之痛与相思之情的深刻。

收录诗词(364)

顾太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名春。原姓西林觉罗氏。嫁为贝勒奕绘的侧福晋。她为现代文学界公认为“清代第一女词人”。晚年以道号“云槎外史”之名著作小说《红楼梦影》,成为中国小说史上第一位女性小说家。其文采见识,非同凡响,因而八旗论词,有“男中成容若(纳兰性德),女中太清春()”之语[1]。   不仅才华绝世,而且生得清秀,身量适中,温婉贤淑。令奕绘钟情十分。虽为侧福晋一生却诞育了四子三女,其中几位儿子都有很大作为

  • 字:梅仙
  • 籍贯:满洲镶蓝旗
  • 生卒年:1799-1876

相关古诗词

乳燕飞.挽许金桥侄,呈珊枝嫂

日暮忽闻讣。蓦传来、金桥厌世,痛心惊仆。

三日云何成长往,莫是庸医耽误。

廿八岁、摧残玉树。

母老家贫情特惨,况安人、年少娇儿孺。

伤心事,竟难诉。箪瓢陋巷安其素。

最难忘、音容笑貌,翩翩风度。

断简残篇零落散,渺渺钱塘归路。

何日葬、半山坟墓。

哭不成声心已醉,挽斯人、未尽斯人苦。

权当作,招魂赋。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如梦令.送春

昨日送春归了,枝上残红渐少。

帘外绿阴多,满地落花谁扫。

休扫,休扫,一任东风吹老。

形式: 词牌: 如梦令

伊州三台.题云林扇头弹琴仕女

西风吹入梧桐。半卷珠帘露浓。独坐月明中。

正闲阶、几声暗虫。人间天上情踪。泛以冰丝细通。

一曲特愁侬。态憨憨、似终未终。

形式: 词牌: 伊州三台

探春慢.题顾螺峰女史.韶.画寻梅仕女,用张玉田韵

寒浦藏烟,小桥堆絮,人与花分清淡。

竹压低梢,松培老干,簌簌琼英霏霰。

才试着花气,早望见、朱栏一半。

若非群玉山头,月明林下香散。可是汉家宫苑。

又不似唐昌,树底忽见。

黄鹤楼中,玉门关外,休付笛声吹怨。

留待东风至,却还怕、绿阴争暖。

笑捻花枝,归来香满庭院。

形式: 词牌: 探春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