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联由清代诗人郭伯荫所撰,以“橐笔入名场”开篇,巧妙地将个人经历与社会现象融为一体。"橐笔"一词,形象地描绘了文人携带笔墨,步入科举考场的情景,暗含了作者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感慨。"四十六年怀往事"则直接点明了时间跨度之长,以及对那段时光的深深怀念。
接下来的"弹冠延后进",则转向了对后辈的提携与关怀,"弹冠"原指官员升迁时更换官帽,这里借喻为提拔和帮助年轻一代。"三千里外拜新恩"更是展现了作者在遥远之地受到的恩遇,既体现了对他人的慷慨相助,也反映了社会关系的广阔与复杂。
整联通过对比手法,既表达了个人的成长历程与情感寄托,又展现了社会中老一辈对于年轻一代的扶持与期待,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操。同时,也体现了清代社会的科举制度与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以及文人士大夫之间的相互提携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