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翁同龢的作品,以次韵的形式表达了对友人赵次侯的送别之情。首句“先公昔主隐君家”回忆了过去主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暗示了友情的根基。接下来的“镫火秋堂弦诵哗”描绘了昔日读书场景,灯火通明,书声琅琅,气氛热烈。
“三万七千到今日,东西南北总天涯”感慨时光荏苒,自那时起已经过去了漫长的岁月,朋友如今将要分别,各奔东西,天涯海角。诗人通过数字“三万七千”强调了时间的跨度。
“孤儿白发音容渺,老树孙枝岁月赊”运用孤儿比喻友人,声音虽微弱但情感深沉,如同老树新枝,历经沧桑,寄寓了对友人未来的期许和对岁月流转的感慨。
最后两句“此榻若因徐孺设,莫教去后网尘遮”表达了对友人住处的关心,希望他的居所能保持清洁,如同徐孺之家那样简朴而高洁,不要被世俗尘网所遮蔽。这既是对友人的祝愿,也是对友情的坚守。整首诗情感真挚,富有哲理,体现了翁同龢深厚的文人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