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黄叶风多,青苔篆蚀,残碑尚认啼痕。

怨魄归来,愁他蛱蝶罗裙。

一弦一柱哀琴语,打群莺、枝上消魂。

最无端,玉骨凄凉,娟袂难分。

娃宫谁问伤心史,只潘花小字,犹纪贞珉。

妙墨重镌,依然金碗千春。

埋香那觅三兴土,掩颦蛾、灰冷齐云。

但从今,墓草年年,休长情根。

形式: 词牌: 高阳台

鉴赏

这首《高阳台》是清代词人周之琦的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哀愁与怀旧气息的画面。

开篇“黄叶风多,青苔篆蚀,残碑尚认啼痕”,以秋日落叶、青苔斑驳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荒凉而深沉的氛围,残破的石碑上还依稀可见鸟儿的痕迹,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接着,“怨魄归来,愁他蛱蝶罗裙”一句,将无形的情感具象化,怨灵似乎回到了人间,为那些蝴蝶般的女子愁绪所牵绊,情感表达得既深情又哀婉。

“一弦一柱哀琴语,打群莺、枝上消魂”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哀愁的情绪,琴声在空旷的环境中回荡,仿佛在诉说无尽的悲痛;而群莺在枝头的啼鸣,也似乎带有一种哀伤的色彩,整个画面充满了淡淡的忧郁和凄美。

“最无端,玉骨凄凉,娟袂难分”则直接点明了主题,玉骨指的是古代美女的象征,这里用来形容女子的凄凉身世,娟袂则是指女子的衣袖,难以分辨,暗示了女子命运的悲惨与复杂。接下来,“娃宫谁问伤心史,只潘花小字,犹纪贞珉”一句,将故事的背景置于古代的宫廷之中,通过“潘花小字”和“贞珉”的描述,强调了女子的贞洁与悲剧命运,同时也暗示了历史的遗忘与冷漠。

“妙墨重镌,依然金碗千春”则转而赞美女子的才情与美貌,即使岁月流逝,她的形象依旧被铭记,如同金碗中的酒,千秋不朽。然而,“埋香那觅三兴土,掩颦蛾、灰冷齐云”又将话题引向了女子最终的命运——死亡,她被埋葬在香土之下,三生石上的名字或许早已被人遗忘,她的眉宇间带着哀愁,如同冰冷的云朵,永远无法消散。

最后,“但从今,墓草年年,休长情根”表达了对女子命运的同情与感慨,从今以后,每年墓草生长,不要再让情根继续蔓延,暗示了对爱情悲剧的反思与哀悼。

整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构建了一个充满哀愁与怀旧的场景,展现了女子的悲剧命运以及对历史遗忘的无奈,同时也蕴含了对美好事物永恒价值的思考。

收录诗词(402)

周之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嘉庆十三年(公元一八0八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累官广西巡抚,疏言筑堤赈灾等事,凡数十上。道光二十六年,因病乞休。病逝于家中。工词,浑融深厚,瓣香北宋,有《金梁梦月词》二卷,《怀梦词》二卷,《鸿雪词》二卷,《退庵词》一卷,总名《心日斋词》,传于世。辑有《心日斋十六家词选》

  • 字:稚圭
  • 籍贯:河南祥符(今河南开封)
  • 生卒年:公元1782年~1862年

相关古诗词

高阳台.用碧山韵答衎石潞河舟次之作,兼怀琴南

帆角攲烟,船唇坠叶,一番凉雨澌澌。

惜别山容,城尖仍倚愁眉。

潘河门掩珠巢冷,问紫骝、可记当时。

正无聊,醉醒厌厌,还倒金卮。

澄窗几写怀人句,寄垂虹南北,两地相思。

缟夜清霜,梦魂依旧来迟。

来时定折赛梅赠,道此情、惟有花知。

但凄然,鬓影缁尘,青镜成丝。

形式: 词牌: 高阳台

高阳台

鹊语偷传,乌栖暗警,宵分又驻鸾车。

七载重看,秋期弹指无差。

瑶阶拥帚知何事,劝凤翎、休扫闲花。

话仙都,小劫匆匆,愁里年华。

巫云漫逐西风去,听黄鸡怨曲,往事空嗟。

酒冷芳尊,可堪残醉消他。

盈盈尽隔牵牛渚,问情波、流恨谁家。

但思量,咫尺银湾,不是天涯。

形式: 词牌: 高阳台

满庭芳.辽后洗妆楼

眠柳梳烟,荒池洗月,翠帘不卷春愁。

暗尘珠络,芳艳未全休。

飞燕新词漫拟,簪花格、墨妙谁偷。

凭栏处,靴金帕玉,肠断旧风流。凝眸。

佳丽地,脂函镜匣,乡冷温柔。

但捺钵当时,谏草还留。

可惜琵琶调苦,回心院、枉费绸缪。

焚椒恨,天书练影,三十六宫秋。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押[尤]韵

绮罗香.车帷

绣幕围香,文裀藉玉,一夕屏星催换。

怯试秋心,恰好梦深寒浅。

认罽密、犀押匀排,爱绒唾、蝶衣新剪。

问流苏、四角低垂,越娥网住定谁见。

骄骢佳约未准,刚是虾须替却,圆晶双绾。

云母轻盈,藏得几分春怨。

似相看、帐里花枝,漫暗忆、镜中人面。

盼愔愔、油壁归来,画帘风外卷。

形式: 词牌: 绮罗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