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寒食书怀》由明代诗人陈金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句“江上客居三十年”,开门见山地表达了诗人长期漂泊在外的生活状态,三十年的光阴仿佛在江面上缓缓流淌,既漫长又孤独。接着,“每逢寒食益凄然”一句,点明了时间背景——寒食节,一个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诗人在此时更加感伤,情感的波澜被放大,使得孤独与思念交织成一片愁云。
“青山笑人不归去,白发满头徒自怜”两句,运用拟人手法,青山似乎在嘲笑诗人未能归家,而自己却已满头白发,只能独自怜悯自己,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时光易逝的无奈。这种情感的深度和复杂性,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茅檐几处插杨柳,梨花半开闻杜鹃”描绘了一幅春日景象,杨柳轻拂,梨花半开,杜鹃啼鸣,这些自然界的美好与生机,与诗人的内心形成鲜明对比,更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落寞。同时,也暗示着春天的短暂与生命的脆弱。
最后,“身世崎岖杜陵老,夕阳风浪洞庭船”两句,将个人命运与历史长河中的杜陵老(杜甫)相联系,以杜甫晚年漂泊的形象,象征自己的身世坎坷,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回顾与对未来的迷茫。夕阳西下,风浪起伏,洞庭湖上的船只,既是诗人自我形象的投射,也是对生命旅程中不确定性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时间、生命、故乡和自我命运的深刻思考,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